【文摘】黄梵写作通论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1-09 11:50 被阅读0次

黄梵,1963年生人,原名黄帆,湖北黄冈人,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诗人,小说家。

一,写作的真实过程

真实的写作过程,如同生命的进化过程,并没有“最终的形式”,每写一稿,都是作者暂时拼搏的结果。

没有作家没写过糟糕的草稿,但作家与爱好者的显著差别是,作家不会看到糟糕的草稿就止步,会通过艰辛的修改,令“糟糕的草稿”一步一步进化成杰作。

练习:

拿出笔和纸,脑子想着与某人有关的一切(比如母亲),一旦开始写下脑中的思绪,就不要停笔,不要管你写下的文字是否荒诞、无逻辑等,只管记下脑中与他或她有关的一切思绪,一刻不停地写五分钟。此练习是为了体会,自动写作的即兴发挥与理性的控制(想到某人),是可以彼此合作的。

二,结尾写作法

结尾写作法,一来迫使你的写作面对未知,能极大激发想象力,松开捆绑你的理性锁链,二来已有的结尾,提供了故事或情节发展的方向和目的地,避免即兴发挥的自由,陷入漫无目的、混乱、结构失调。

练习:

从新闻中找一个事件的结局,将它作为你故事的结尾,请自编一个故事梗概(不超过一百五十字),除了结局与新闻一样,其余完全不同。

三,作品多重真实与主题

你-旦理解文学真实是多义的,就能想通,为何每一代学者都会重新诠释经典,每一次诠释,都赋予作品新的真实,所有这些不同的真实,令经典变得立体丰富,成为永远谈不完的话题。如“说不完的莎士比亚”,永远说不完的巜红楼梦》。

练习:

找一个搭档,各想一个主题,就此主题各写一段文字(五分钟左右),把主题写在纸背面,只向对方出示这段文字(不出示主题),请对方根据你写的文字,揣摩主题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两人就同一段文字,体会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由此体会主题的多重性和主观色彩。

四,产生整体感的新观念

你阅读别人的作品时,可以动用完形组织法则,推断出某一主题或看出作品的整体。写作时同样可以利用完形组织法则,给读者一定的形式提示,令他们可以或容易看出什么整体来。

练习:

找一组人,一起做现场写诗游戏。每六七人或七八人一组,每组合用一张白纸;该组第一人随便写一行文字(简短为好),交给第二人;第二人根据第一人的文字,也写一行文字,把第一人的文字折叠起来(不让第三人看见),再交给第三人;第三人根据第二人的文字,也写一行文字,把第二人的文字折叠起来,交给第四人,以此类推。每组写完后,大声朗读每组合写的文字。读完想一想,为何大家随意写的文字,颇有整体感,甚至像一首完整的诗。

五,养成定时定点写作习惯

一旦有了守时写作的纪律,身体会极其配合,一到写作时间,灵感就纷至沓来,真的“下笔如有神”。一旦灵感能靠工作方法产生,你就不会拿灵感当一回事,每天只盼着准时坐到桌前。

练习:

每天定时定点,用半小时做如下练习。选择任意主题,比如父亲、冬天、踏青、失败、羞耻 、孤独等,限时十分钟写满二百字,反复朗读,通过听音来修订。再选一主题,重复上述练习。此练习要点有二,一是不管文字好坏,快写初稿;二是通过朗读的听觉效果来修改文字。

六,阅读捷径

新诗阅读捷径:

(国内)何其芳→穆旦→顾城→多多→新诗年选

(国外)狄金森→弗罗斯特→策兰→辛波丝卡→阿多尼斯

小说阅读捷径:

(国内)施蛰存→白先勇→韩少功→马原→小说年选

(国外)契河夫→海明威→卡夫卡→博尔赫斯→麦克尤恩

所谓阅读捷径是指,你若无暇读很多书,你可以通过读上述作家的书(按箭头指示的顺序读),快速抵近现代文学的趣味,助你尽快进人写作前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摘】黄梵写作通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ku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