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郭召良:心理咨询师眼中的临床症状

郭召良:心理咨询师眼中的临床症状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3-09-12 07:00 被阅读0次

    评估性会谈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搜集资料,确定心理问题类别和严重程度,也就是要进行心理诊断或评估。心理评估涉及到两个问题,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以及心理问题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如何。

    1 临床表现

    在医学诊断治疗中,通常把患者给医生主动讲述的病情称为“主诉”。患者的主诉通常都比较概括性和简练,医生还需要通过提问了解更为详细的病情信息,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心理咨询过程与此类似,求助者的主诉通常也非常简短。比如,有求助者说心情不好,有求助者说自己有睡眠问题,还有求助者说自己夫妻关系不好,也有求助者说孩子不听话,甚至有求助者直接说自己有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当咨询简单说出自己的主诉后,咨询师需要对主诉所提及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了解这些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用医学术语就是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比如,当求助者说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咨询师需要了解,“心情不好”是什么样的情绪种类?抑郁、焦虑、紧张、沮丧还是别的情绪?

    其次,需要了解什么情境下出现“心情不好”。以及“心情不好”的严重程度(如出现频率,每次持续时间)等内容。又如,当求助者告诉说睡眠问题时候,咨询师需要了解睡眠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入睡困难、还是早醒、也或是半夜醒来后再次入睡困难?也需要了解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睡眠问题,当然也也需要了解睡眠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每周或每月有多少次睡眠问题,睡眠问题持续时间等内容)。

    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咨询师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实际上就要进行认知概念化。需要了解患者问题的具体表现(这通常是情绪、行为和生理表现)以及引发这些表现的情境,以及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比如,当咨询师了解到求助者有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后,能立刻明白焦虑情绪是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接下来咨询师需要知道是什么生活事件(或情境)有引发了焦虑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没有脱离具体情境(或生活事件、或具体诱因)的情绪(在这里是焦虑情绪)。因此,当我们知道求助者存在某种情绪后,我们就需要了解是什么样的生活事件或情境引发了这样的情绪。能够引发焦虑情绪的生活事件很多,有的焦虑是由社交情境(如与人交往、或者公众演讲)的,有的焦虑是因为考试引发的,有的焦虑是因为担心沾染脏东西而生病引发的,有的求助者的焦虑则是来自各种这样未知情形的担心。

    在精神疾病的诊断(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问题断)中,通常是用“情境(生活事件)+情绪/行为症状”模式进行表述的。我们通常把由社交情境引发的焦虑称为社交焦虑,把因考试事件而产生的焦虑称为考试焦虑,把因担心沾染脏东西生病而反复洗涤而产生的焦虑称为强迫症(虽然强迫症这个名字里没有焦虑二字,但强迫症往往具有焦虑情绪),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形都能引发焦虑症状称为广泛性焦虑。

    咨询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需要根据求助者的主诉进一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时候首先应当落实这些主诉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不仅仅是治疗症状(如情绪体验、行为反应、生理反应)的具体表现,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引发这些症状的生活事件或具体情形。

    2、生活事件与情境

    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为情绪症状、行为症状和生理症状。在精神医学诊断中,也往往根据疾病的主要症状,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比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从名字上你就知道这三病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症状,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抑郁情绪,而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是恐惧情绪。

    再如拖延症、强迫症、多动症、纵火症、盗窃症、窥阴癖与露阴癖等,这些心理疾病是以行为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拖延症主要症状是拖延行为,强迫症的主要症状是反强迫的行为(或思维),多动症主要行为是好动坐不住,纵火症和盗窃症的主要症状分别病理性纵火或盗窃,窥阴癖和露阴癖的主要行为表现分别是偷窥异性生殖器和暴露自己生殖器的行为。而像那些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则主要是以生理反应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

    前面述及,心理咨询师对心理问题的了解不能仅停留在症状的具体化上,还需要了解引发症状的生活事件诱因。生活事件是健康心理学中对引发心理问题的个体所经历事件的所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有许多的专家使用“诱发事件”、“扳机事件”等类似的概念,这些概念尽管叫法不同,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用来说明引发某些心理问题的、个体所经历的外部事件。考试焦虑,是由于需要参加考试这件事情而引发的焦虑。再如,抑郁情绪,有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这件事情而引发的,有的求助者则是因为考试失败引发,有的求助者则是因为求职失利造成的。

    生活事件是对引发心理问题的、个体所经历事件的概括性说明,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我们经常用“情境”这个概念来具体说明,生活事件中的方方面面是如何引发个体具体情绪反应的。

    比如,某个学生的考试焦虑可以具体化为参加考试这个生活事件的具体过程中,若干具体情境中体验到的焦虑、担忧和不安的情绪。比如,当天计划的任务没有完成,某些试题太难做不出来,记忆的内容遗忘,考试上有人早早翻卷等。

    从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观点看,如果我们把生活事件落实到某些具体情境中,我们就可以进行横向的认知概念化,也就能够找到具体情境中的自动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针对自动思维进行认知干预了。因此,把引发心理问题的生活事件落实到具体情境中就是干预自动思维的必要环节。

    总的来说,生活事件是由若干情境组成的。把生活事件具体化为若干情境,这既是心理咨询师了解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表现,也是对心理问题具体化和概念化的过程。

    3 .社会功能损害评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它别人的异常情绪和行为(就是与多数人不一样的表现)当成是心理问题。实际上一个人的某个表现是不是心理问题,需要考虑它是否造成个体的社会功能损害,社会功能的损害也是评估患者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

    “洁癖”和“恐高”是不是心理问题,都要看个体的这些行为和情绪表现是否造成社会功能损害。比如“洁癖”,如果一个人特别爱清洁,她并没有影响他人生活,特别是和她关系密切的人,也没影响她的社会工作和其他角色任务的履行,这就不是心理问题。但如果一个人特别爱清洁,每天花许多时间洗涤,影响其他工作的进行,还因为担心卫生问题而回避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这就造成了社会功能损害,这样的“洁癖“就是心理问题了。对于“恐高”来说,如果个人因为恐高而回避去高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这样的“恐高”就不是问题,但如果他的工作或生活需要“爬高”,但他又因为“恐高”而不能履行工作或生活中的智能,这时候“恐高”就是心理问题了。

    有些心理问题很严重,但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作者曾经接待过一个家庭,患者是一位22、23岁的成人,他升入高一之后没多久,就以全班同学联合起来孤立自己为由不去上学,整天在宅家里不出家门,不再上学,不再与人交往,整天在家里打游戏。两年之后,告诉家人说自己想要上大学,家人便找了一个不需要入学考试的大学学习,在学校呆了不到一个月,便因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退学,家人又因此而损失了学费。后来因为做一噩梦,醒来后对梦境内容极其担心而引发强迫症。患者在行进或做事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好的想法,他都要重复刚才的动作至少三遍,试图用这个重复的动作擦除不好想法。

    对这个患者而言,强迫症虽然是严重心理问题,但严重的心理问题是辍学。一般地强迫症患者因为其症状会影响其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但其基本社会功能尚能维持,故此,强迫症患者往往有数年,甚至二十多年的病史。而且,强迫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大约20次左右也能基本治愈。但这个患者的辍学却是严重心理问题,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学习功能,也不再与外人交往,丧失了人际关系功能。对这个患者来说,要恢复正常社会功能有许多的路要走。首先他需要恢复正常的学习或工作职能,他需要继续学习或者去工作,其次,他需要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学习与同学、同事和周围的人进行人际互动和建立人际关系,第三,他还需要学习与异性打交道,发展恋爱关系,并进入婚姻殿堂,组建家庭。这三个方面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容易,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解决。

    像学生不上学这样的问题,虽然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这类重性精神疾病那么严重,从社会功能损害的角度看,也算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此外,有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宅在家里,不去上班,不交往,不恋爱不结婚。这样的问题和不上学问题一样,同样也是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召良:心理咨询师眼中的临床症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my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