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曾对应试教育下的“熟读并背诵全文”深恶痛绝,总觉得理解才是一切的基础,鄙视一切死记硬背,更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去“咬文嚼字”以求理解,以为理解了就学会了。
然而“理解”会自我欺骗,我们自以为通了,但其实并没有通。
对于文科学习来说,“背诵”才是第一位,是“灵魂”。
朗读和背诵的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讲究童子功。
一定要让孩子遵循背诵→理解→作用这个顺序,有的科目的知识点繁多,需要通过大量记忆作为理解并灵活应用的前提。
有研究认为利用朗读和背诵可以打开神秘的记忆回路,能有效刺激大脑,提高大脑的记忆效率。
背诵不是目的,它是有效学习的手段。很多时候孩子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根本不理解,但当他能随时复述出来之后,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让孩子诵读古诗词讲究的是不求甚解,如果孩子主动问起诗词的意思,父母一定尽量为孩子解释,如果没有问,那就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理解所朗读和背诵的内容。
举个例子,让两三岁的孩子们背《春晓》,你很难和他解释春天,毕竟他可能今天和明天都还没搞清楚。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些储备在记忆里的内容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偶遇的某一个场景时,能自然而然地想起这首诗,此刻的理解一定比强来的解释更通透。
每周让糖豆背诵一节《声律启蒙》,每一节上百字里生僻字并不鲜见,对于识字量有限的孩子来说,却坚持到了第二十周。
这一切孩子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也并没有让她的童年由此而不快乐了。
《让孩子轻松背诵古诗词的实操方法》——此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方法并不难,家长和孩子都能轻松做到,也很容易坚持。
糖豆要求看手机的频率是一天4次左右,每次看手机之前自觉跟我朗读两遍《声律启蒙》节选,一天轻松完成8次+的朗读量,一个星期就是56次+,加上早餐时间听的n遍,听和读结合起来,到了周末轻松背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星期一,面对新的《声律启蒙》节选,孩子和我朗读起来都有磕磕绊绊。
星期二,我们已经可以比较顺利地阅读了。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到了周末带着她录下来,然后下一周开始新的内容,周而复始。
每一段开始都是由难到易、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把“朗读并背诵”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做到了。
这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来说,就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将来面对“熟读并背诵全文”的时候,孩子更能坦然面对,也能更轻松完成这项任务。
朗读和背诵的童子功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是孩子学习的“地基”。
你陪伴孩子朗读过几次呢?
你愿意带领孩子养成朗读并背诵的习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