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导读第16-17天

《论语》导读第16-17天

作者: 雨中丁香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11:52 被阅读0次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今译:夫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最高尚了!人民缺少它已经很久了。”

    导读:做事折中调和不偏激,做人平常有常识,“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这看似平常,其实极高,极难。一国之民,若做事不偏激,察物有常识,是何等的人民气质,民族气象!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今译:子贡说:”如果有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施舍而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呢?可以说是行仁吗?”夫子说:“这哪里是行仁的事呢!这是圣人有位之人才能做的事啊!尧舜也对你说的这些感到为难吧!行仁么,自己想要有所建树的就也帮助别人建树;自己想要通达的也取帮助别人通达。能从身边切近的事物中发现仁道实现人道,可以说是实现仁的方法啊。”

    导读:子贡行商而家财万贯,所以他能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话”。但是,家财万贯也不可能周济天下。人无数,事无限,即便有权位有意愿之尧舜,也做不到博施广济。所以,孔子说要“能近取譬”,就是说,要行仁,无须好高骛远,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实行仁道的途径,行仁,不是能力问题,是心愿问题。行仁,无需特殊场境,更不是极限考验。

    成语——博施济众 能近取譬

    感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来这话的出处在这里。读到这一句,联想到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努力去帮助别人完成。比如教育孩子方面,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作为老师,也要去教育别人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学生做一个优秀的人;你给自己的孩子读书,那么,也要去给别人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学生读书。一个人的修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可,不必想的那么宏大遥远。

    述而第七 摘录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今译:夫子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而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三方面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导读:诲人不倦,这是讲为师之道。

    感悟:孔子是万世之表,是全世界人心目中的先师,是完全配得上的。作为老师,永不满足的学习,不知疲倦的教导,是生活日常,更是专业必需。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今译:夫子说:“托志于道,安命于德,寓心于仁,游身于艺。”

    导读:本章所列道德仁艺,乃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读这样的话,第一要从有字处读,知道我们的人生依据是什么,第二要从无字处读,知道我们的人生依据不是什么。

    感悟:我们人生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无尽的财富,还是无尽的名声?这些并补是我们追求的人生寄托。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内心仁厚,不仅有现实生活的苟且,还有对远方的寄托,这是我们的人生寄托。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译:夫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内心你有所表达而又不会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如同案几,告诉他一个角,他不能因此推知另外三个角,便不去教他了。”

    导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催生婆”理论:老师不是把知识由外向内向学生灌输,而只是启发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内心中已发生的感知和认知表达出来。这就如一个催生婆,孩子是产妇肚子里有的,而不是催生婆的。催生婆的职责是把产妇肚子中已有的侄子催生出来。

    孔子有教无类并诲人不倦,这里的“不复”,是等待。等待也是教,教他学会自己思考。

    感悟:这一章适合每个老师学。教育是引导而不是填鸭,是点燃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学生当知识的容器。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而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给他的想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要谈创新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生发出新的想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才会有新的认知收获。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今译:夫子在有丧事的人身边吃饭,未曾吃饱过。

    导读:可见孔子的慈悲之心。对别人的不幸和悲伤感同身受,是一个人内心仁德的基本特征之一。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夫子在这一天吊丧哭泣过,就不再唱歌了。

    导读:这种行为,出自孔子的慈悲,也是一种礼节。内在根据,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处境的理解,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感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慈悲心,这是仁德的表现,跟现代人所说的换位思考和共情能力,是一个意思。几千年过去了,仁德之人不仅没有变得更多,反而更少了,难道是人心不古吗?

    7.11 摘录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夫子对颜渊说:“用我,则行道于世;不用我,则藏道于身。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而贵,于我如浮云。”

    夫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如同浮云。”

    导读:真正幸福的生活都是简单、单纯的。物质的简朴正好减轻了精神的负担,使之轻松自如。那些愿意在简朴的物质条件中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与丰富。一个“不义”,做贼心虚喝道德上的自责,会把我们的心境破坏殆尽。

    感悟:现代人毫无底线地追求名利和金钱,当满足生活必须后,又感到无尽空虚。真正的幸福生活并不全是名利金钱,当然,没钱万万不能,但是光有钱也是远远达不到幸福生活地目标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导读第16-17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cq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