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今天和两个小兄弟在一起喝咖啡。他们都是做销售的,聊着聊着就扯到客户关系的话题上。他俩都开始分享和客户的之间的趣事。A说客户都是按照自己的建议来安排公司的工作,B说客户和自己称兄道弟,请他去人均颇高的餐厅吃饭。
听着我都笑了,果然是有优秀销售的精神:要性强,不服输,嘴上功夫厉害。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跟客户关系这么好,那这个月业绩他们能替你们完成吗?”,两个人尴尬的笑了。
1
不仅是他们,很多乙方的同学,都错误的高估了自己和甲方客户的关系,对这一层关系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而这一切都源自对于甲乙双方合作关系的错误认知。一般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有以下几层:

很多同学其实处在第二层阶段,而却错误的高估自己。殊不知,你是客户众多合作者中的其中之一。稍有点阅历和情商到老板,对你或者对他的态度都是一样的,而你却不自知,认为自己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所以,看清楚现实是真。你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没有了这个桥梁,他还能请你去高级的餐厅,没事找你聊天?你们之间这个阶段的关系其实薄如蝉翼,只是因为产品和服务链接起来的。客户愿意为你付费的原因,也是源于利益的交换。
客户都是聪明人,都是算过账的,在你身上花钱,是因为你即将或可能带来更大的价值,计算投入产出比是基本的生存逻辑。
而更致命的是,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数还都不属于自己,你只是售卖产品和服务的代表而已,如果换一个人来做也可以,甚至做得更好。
2
当客户付费买了你的产品和服务,你就会想方设法提供给客户更多的额外资源,以增加你个人在客户那里的存在价值,让客户觉得选你合作没有错。
当然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很多同学会把自己的个人感情惨杂进去。就像文章开头说的,认为自己跟客户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花大把的时间去搞客情。
而这看似如哥们姐们的情谊,却经不住产品和服务出现问题的考验。一旦出现状况,换来的是吐槽抱怨甚至欺骗的罪责。这时很多同学心里会有种感受,投入那么多感情和心血得到的并不是认可和感激,心里有无数的委屈和草泥马。
请你冷静下来想一想,双方当初的合作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产品和服务,说直白点就是利益。那一旦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客户自然的应激反应这是你的问题,因为他向你付费了,这个无可厚非。
社会运转的潜层逻辑都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企业也是社会精细化分工而出现的团体,大家越来越看重的是提升效率的专业能力和资源。
所以个人也应该花时间去提升专业能力和增强资源来匹配社会的需求,给客户带来更多离不开你的价值,而且这是第一原则。
3
自古至今这个社会的竞争,都是在争夺稀缺资源,合作的底层逻辑也是一样的。甲方付费给乙方,就是在衡量考虑后认为乙方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是有价值而且相对稀缺的。
比如:现在针对c端的行业,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流量。移动互联的下半场,获取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但大家依然排队来买流量。拥有流量的平台和个体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摆出一副牛X的姿态“爱要不要”,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样子。其实说到底是拥有了不可被替代的稀缺资源。
当然客户也会因为生存发展的需要持续不断的给乙方付费,而他们之间也因为有了更多的接触产生深层次的互动,从简单的合作到战略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对于个人来说,应该以客户持续为你花钱为目的,以不断提升自己不可代替的竞争力和拥有稀缺资源为目标。
要做就要做乙方里的甲方,你的不可代替性越强,客户才会蜂拥而至,也乐意为你不断的花钱。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不断精进,同时你也拥有了更多选择客户的权利。
Ji女不能心情不好而拒绝接客,交际花却可以自由选择和谁做朋友,老鸨子甚至可以和客户一起做生意。这些角色上匹配的能力和资源是不一样,价码更不一样,合作双方都心知肚明。
从客户选择你,到离不开你,到你选择客户,到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甚至你主导合作,这些角色的更迭,背后是因为你不断进阶的不可代替性。
所以不要怕谈钱,谈钱一点都伤感情,要让客户心甘情愿的在你身上多花钱,前提是你身上总要有满足客户需求的价值。
你和客户之间发生过什么,
留言分享给我,下次写你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