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繁华喧闹,歌舞升平,万国来朝,盛况空前。人头攒动之中,突厥狼卫蠢蠢欲动;朝廷之内暗流涌动,太子、右相明争暗夺。这是大唐天宝三载,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看这部剧,印象深刻的是长安城的繁华,当时之长安,不亚于今日之纽约,上百万的人口,熙熙攘攘,中外贸易往来频繁,市场繁荣兴盛。长安一百零八坊,高楼低阁,鳞次栉比,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作者马伯庸对长安布局的详细研究,深刻入微。
两个惺惺相惜的主角
张小敬,李必,本剧的两个主角。一个是当朝太子的亲信,靖安司司丞,仕途通达;一个是杀人入狱的死囚万安县不良帅,暗无出路。两个本不相干的人,因为这场狼卫的阴谋,人生轨迹相交在一起。
世间已难寻如此无私至诚的人。张小敬,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当兵时驻守边疆,身为第八团仅存的九人之一,依然死守阵地。为昔日团长报仇,血洗熊火帮,沦为死囚。他不受皇恩,纯粹为了长安百姓,铁血丹心,多次孤身追带伏火雷的狼卫,独立深入重兵把守的右骁卫府,多次险些丧命而又浴火重生。
有人对他不信任,一个死囚,难免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张小敬果断、执着、心无旁骛,他满腔热血,一心只想救长安。他重情重义,却在救长安的取舍之间毅然杀害了自己一手培养的暗桩小乙,被部分不良人所唾弃。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在另一主角李必身上,也是淋漓尽至。他的老师何监想救靖安司,而他只想救长安。
千钧一发之际,一青衣道袍书生,独骑骏马,牵引带伏火雷的马车入歧巷,救长安百姓于灭顶之灾。身在朝廷波诡云谲,李必处事不计名利,不顾生死,不瞻前顾后,对国家,对太子忠贞不二。
他与张小敬一样的是对长安的执着。故而,他们相互信任,共同去战狼卫、抓蚍蜉、护长安。
当今疫情之下,我想起了大家笃信的权威专家钟南山。他不畏强权,敢于说出真话,同样的还有新冠的吹哨人李新亮。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试想,如果个个都趋利避害,精于算计,世间还有什么可让人感动的真情呢?
趁机上位的元载
与张小敬、李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元载。元载本是大理寺八品小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轩然大波中借机表现,趋强附势,左右逢源,获得重任。又凭三寸不烂之舌骗取当朝重臣之女王韫秀的芳心。这十二时辰里最赚得盆满钵满的就数元载,自此人生开挂,迎娶王韫秀,官至宰相。
剧中元载的丑恶嘴脸尽现。贪生怕死,关键时刻躲避不前;心机深重,用计谋在右相、王韫秀处多方讨好;见利忘义,告发姚汝能博得信任;趋炎附势,屈从右相全力抓捕张小敬。
一群善恶相合的人
如果说元载的丑恶与张小敬的无私反差太大,那剧中更多的是有大义有私心的普通人。
如姚汝能,同为太子伴读,李必信任的人,剧情反转得居然是右相卧底。他不愧为名臣之后,虽然胆小,但良知和正义并未泯灭。他对张小敬从不屑到敬佩,全城追捕张小敬时,他破坏追捕张小敬的眼线望楼,并向张小敬传递“不退”。他不忍心杀害李必的女俾檀棋,他不敢像张小敬一样公然奋不顾身,于是假装掐死,后又在下葬时救出。好几处情节彰显他的正义感,只是囿于胆小怕死的性格。
一个大煞风景的结局
相信结局让大部分小伙伴不满意。前期场面大开,感觉一场惊天的阴谋即将得逞,最后发现居然出于一个看起来寡言老实的八品小吏徐宾。
长安危在旦夕,皇帝被劫持,朝廷两派势力斗得你死我活,大家宁愿相信这后面有权倾朝野的大势力,也不相信只是凭徐宾一己之力,一个不得志的才子之私心。最难算的是人心,就算徐宾再怎么能算,这么复杂的事情,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稍有差池,失之千里。如何能算如此精准,太不符逻辑。
瑕不掩瑜,看这部剧,不能看结局,看的是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