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上班这点事儿想法
我是个互联网人,但是我从来不写互联网

我是个互联网人,但是我从来不写互联网

作者: 赵新_思考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19:10 被阅读5335次

    文/赵新

    透过现象,思考本质。

    是时候告诉大家我是一个互联网人了。


    今天去参加了一个活动——汇客论道(杰士邦中国地区负责人,宁美国度创始人等几位大咖的华山论剑)

    我很久没有参加这种活动了,除了公司举办的会销和自己作为嘉宾出去分享,其余我都是拒绝的。

    原因很简单,主办方举办这种会议多半要营销,既然要营销就有成本考虑,质量就不太可能高。因为高质量的内容需要高额的成本。

    不过今天倒也见识到了很酷的产品,有趣的人。回来之后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我一直嫌弃别人LOW,自己清高的很。但是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写过互联网。虽然我天天和别人聊内容,讲运营,谈用户,说商业模式。

    很奇怪,作为一个深耕互联网又擅长写作的人,我居然没有写过互联网领域的东西。这不就像是厨子家没有饭吃,木匠家没有板凳一样吗。我开始检视自己,发现几个很有趣的现象。

    第一,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往往视而不见。

    娃哈哈有一个28层净化的经典广告。其实那个时候食用水标准都可以达到28层净化。在行业内的人会觉得28层净化理所当然,根本不是卖点和噱头。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广告很成功。

    我们自己也很容易对自己天然拥有的东西看不见(身高,口才,运动,亲和力等等,觉得每个人都是这样)。比如做互联网的有更快的信息通路,有更高效的工具。别人其实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自己会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而不是优势。

    第二,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

    我记忆很深刻的几个阶段。

    1、所有行业都开始做APP。

    2、O2O的疯狂。

    3、VR的应用场景。

    4、让人惶恐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在这几个阶段当中,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头部(king战略)杀入市场,就觉得这个市场已经饱和已经没有机会了。

    其实真实情况是在武汉很多公司还在研究微信公众号,把从线下的流量获取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思维转到线上(我很真实的感受,现在武汉很多公司还在致力于关键字营销和微信公众号做服务)。

    我还有一个真实感受,2015年当时我从SMG出来的时候,微博正火一波。后来自己研究传播学一些内容才觉得自己错过了一波社交红利。觉得这类网红已经没有什么搞头了,其实后面又出现了很多IP,大的流量主,卖宠物的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获社交流量红利。

    我的结论是,我们在一个领域当中的时候特别容易关注到他的头部,而忽视到长尾部分。

    第三、外行打败内行

    当老师的做成互联网大咖。做科技的做出汽车。做手机的打败做音乐的。案例多不胜数。很多专家都为外行打工。

    我曾经很深入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明明一些畅销书作家写的特别烂为什么书卖的很好还很受追捧,而一些很好的作品却往往被忽视。我的结论是其实往往一般人从外到内的看一个领域根本分别不出好坏。

    就像郭敬明和鲁迅放在一起,有些人就是觉得鲁迅写的没有意思还生涩。不太懂画画的人也看不出两个作品的差别。

    所谓内行比较追求深度的东西,觉得一定是要做出惊天地泣鬼神事情。真实情况是高手往往还比不过拿着基本知识做营销的那类人,这类人更能跟市场感同身受。

    至于我为什么不写互联网呢?

    阶段1、我觉得自己还不是高手,跟大咖比差远了,没有真知灼见不想写。

    阶段2、觉得这些都是基本常识的没有什么好写的。

    阶段3、大道至简,一句话就讲明白,说的多反而是花拳绣腿。

    赵新用三句话谈互联网:

    1、互联网是一个工具;

    2、互联网的价值是改善效率;

    3、互联网是通过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来提升效率;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机上面的APP,有哪一个软件不是通过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来提升效率(教育类的APP,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以前需要去按时去课堂)

    PS:本人文章均简书首发,不接受无偿转载和借鉴,如有抄袭一律采取法律保护。

    如需授权请联系我。

    大家有任何个人成长、工作迷茫、职业规划等问题,均可以后台咨询我。我每周会为一位朋友解答。如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悉心帮助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个互联网人,但是我从来不写互联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rw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