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名吃中还有一个不能不提到的特色--朝天锅。
‘逢二排七大集间,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红,下水香锅面朝天。’这应该是朝天锅盛极一时的场面。
在侯镇时,我与小谢刚开始看到朝天锅的招牌,颇有些好奇,最初的理解应该类似于东北大锅炖似的美食。当时我与小谢开玩笑道:谁家的锅口是朝下的?肯定是朝天啊。
真正品尝朝天锅时,那是带着一探究竟的心理去的。尽管有些失望的感觉,还是领略了朝天锅的独特之处。一口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的大锅,正宗不过的当属里面煮着的猪头肉,猪大肠,猪大肠等,汤沸肉烂。一张筋道十足的薄饼,卷起来,再添加点肉汤,尽可以大口咀嚼,趁着肉香热乎劲,确实诱人。还有盛上一碗热腾腾的肉汤,放点葱花香菜,或者胡椒面辣椒油之类的,很是过瘾。
据传朝天锅的推广与潍县县令郑板桥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广为人知的郑板桥的一首诗为证。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传说当年郑板桥微服私访,到地很能反应出百姓生活的集市上,了解到百姓赶集却还是饿着肚子,遂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锅,烧煮猪头肉,猪大肠等食材,待香味四溢,肉熟汁浓,让百姓围锅而坐,用大饼卷肉,大碗喝汤,解决了百姓赶集吃饭问题。随之流行于各大集市,延续至今,遂成潍坊特色地方名吃。
这样的吃法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同时也与滨州锅子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再早之前的时间,东营东城金辰美食街西段有着一家流钟锅子饼,应该是中午,我们好像是在滨州的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慕名前往。各式各样的卷饼料让我们一饱口福,饼有韧劲,荤素任选,香而不腻。由此对于流钟锅子饼的印象颇深。当我们吃着朝天锅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锅子饼。
后来了解到流钟锅子饼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明朝末年,沾化流钟原为徒骇河一个渡口,商贾云集,商铺林立,特色美食也就应运而生。桑记锅子饼尤为出名。面饼薄如纸翼,柔韧香脆,荤素搭配的馅料,鲜美可口,广为流传。
流钟锅子饼发展至今,已成为滨州名吃,甚至于列入沾化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到滨州不吃锅子饼实属一大憾事。也如同到了潍坊不品尝朝天锅一样的道理。
因为工程项目的原因,我到了惠民,胡集项目是小苟负责。我与小苟同志还是特意寻到胡集一处锅子饼店铺专门品尝。总是认为原产地的口感好像要好一点吧,尽管也知道是心理作用。我们在滨海吃的城隍庙肉火烧,谁又能说是最正宗的那?
与潍坊朝天锅略有不同的是,滨州锅子饼最为闻名的是桑记流钟品牌,桑记后人正立志于做好行业性品牌,继续开设‘增德堂’,寓意积德行善,发扬光大。当然,各种各样的店铺随处可见,都在标榜自己为正宗。
而朝天锅起源于郑板桥的集市之说,业已成为百姓日常美食,同样遍布于大街小巷,为百姓生活,人间烟火增色多多。
朝天锅同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从野外集市到登堂入室,盛况空前时,亦有‘凤鸣店’,‘朝阳店’,‘双盛号’等一众店铺,也已成为菜系中一个名品。
朝天锅,有幸识之,食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