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婚姻育儿
期中考试后,崩溃不该是你,是你该改变行为。(点我收藏)

期中考试后,崩溃不该是你,是你该改变行为。(点我收藏)

作者: 幸福小妈咪 | 来源:发表于2020-11-30 14:11 被阅读0次

                    文|幸福小妈咪

一直坚持的,想要达成的好习惯

时间如梭,姐姐进入一年级竟过了2个月,即将跨过第3个月的学习。

前不久结束的期中考试,姐姐以轻松的状态迎接,得到了“发挥失常“的结果。

都说孩子考试,紧张担心的是父母,而我和他爸在考试前一天带她出去玩,一是缓解下气氛,二是我们认为,考试真的靠平时积累。

临时抱佛脚只是短暂取得了看似“有效”的成功,我宁愿她尝试下无效的失败,为未来主动学习做好准备。

我知道坚持的这条道路充满了崎岖,但我必须让孩子体验可能考得不好的结果,而不是一直保持名列前茅。如果有一天,我是说如果,当有一天孩子成绩落后一点时,一旦习惯了获得成功的愉悦,终有一天会经不起失败的磨练,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我不要孩子在她的童年只为了成绩和分数,孩子可以有很多发展的方向的。

“3岁看小,7岁看老”,直译成年级来说,7岁看一年级成绩,并不代表以后5,6年级的成绩。

当然,这中间一定得有个前提:你是否做好了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如果放任不管就想得到好的结果,这不是我想表达的初衷。

在有的父母或老师眼里,可能觉得特立独行,但我依旧想坚持这种过程,和孩子一起努力。

我和她爸一直保持不看重分数的原则,不会因为考满分而奖励,或因考得不好,必须得到言语的暴力和行为上的惩罚。

我们虽然不看重分数,却会在分数中原因,分析结果的产生,倒推行为过程。

扣分或不扣分,测验成绩反映了一个孩子做题的细心程度、对知识掌握和是否理解的程度。

写完了就让孩子玩,考试不是不“慎重”对待,直接签名是大人不够细心,没有给她检查出错误,那就培养孩子细心。

通过检查作业签名这件事,让我重新反思:到底什么才是好习惯,应该如何培养好习惯?

我认为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四阶段。陪伴、监督、干预和合理退出。

好习惯培养从父母开始

1)陪  伴 不  能 少

陪伴、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是获得好习惯的第一步。

如果完全没有陪伴,父母早出晚归,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不识字就不知道如何完成作业,就达不到及时复习的效果。

没有效果,就会失去热爱学习的初衷。没有兴趣,就不爱做作业。不及时纠正错误,错误习惯养成,就造成了粗心、失分、达不到基础学习的结果。达不到基础学习的结果,就容易形成自卑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陪伴也有循序渐进的步骤。陪着读题、教会孩子做题注意先易后难,写自己会的,思考不会的,实在不知道如何做题,请求帮助。

大人跟着旁边读自己爱看的书,孩子做作业,这一定是最美好的亲子时光。

在引领孩子完成作业,读题后,让孩子思考如何下笔和做题,更要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做作业时,同时要观察孩子做作业的专注度。因作业量,要求完成作业的时间,或者观察孩子做作业的时间,以便为未来打好基础。

好的习惯培养不是一天促成,需要时间。如果一旦离开了家长的陪伴,孩子能继续把作业做完,虽有错题,陪伴才有价值,叫好习惯。

如果一直要父母陪着写和陪伴,看似1-3年孩子的习惯非常好,一旦离开父母的陪伴,孩子习惯又变差,这是自制力没有得到强化。

要陪伴和干预。

陪伴过程中,明显发现姐姐的一些学习习惯。大班时,姐姐学习的方式偏听、说,不太喜欢写和读。她的记忆力超强,却经常为写感到懊恼。

大班上学期末,老师会出一些题训练孩子的思维力和细心程度。

一张试卷有4道题,她可以绕过2道题,只做2道,另外2道当没看见。

姐姐在大班下学期末开始学会把字写到格子里,进入一年级前,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能写一个字的,绝对不写第2个。

长她半岁的孩子可以把拼音,汉字写到格格里,她却把字写得好大,好怕别人看不见她写的。

虽有陪伴,却发现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你期待的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中途会发生特别多烦恼的事,有甜有苦。

姐姐曾经说:你是大人,你会。可是,我真的不会。

陪伴的第一步:不是磨灭耐心,而是建立亲子关系,懂得反思,适可而止。

2)监督,干预要跟上

进入一年级后,为了帮助姐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接受她漏题的行为,不责骂,却会干预她漏题的行为。

最记得在考完语文第一单元测验卷后,她举着她胖胖的小手说:妈妈,我今天只漏了一题。

汗颜!!

潜台词是:妈妈,我只漏了一题,有进步。

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继续鼓励她:比第一次有进步,只漏了一题。那我们后面怎样做,才能做到不漏题呢?

姐姐说应该多检查,不留空白。

第2次测验,姐姐兴奋地告诉我说没有漏题,说检查了好几遍。

姐姐一路披襟斩棘,拼音越写越美观,字书写越来越工整。

我们会因为写作业而不愉快,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相处是愉快的。

通过“第1个月,我陪着她”写的过程,得到良好的家校双向良好的反馈结果。

通过“第2个月时间少,只和孩子沟通如何写作业”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如果第一个月我陪伴的时长挺多,带着她如何完成作业,第二个月因为我介入的时长短,她虽会完成作业,但有些题做错,导致没有及时订正,错误率越来越高。甚至是,我通过她写的字可以判断她写字是认真的,还是求快的,一目了然。

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问我是否继续坚持自己的教育模式,还是随大环境妥协去检查孩子的作业的时候,我回答说:

依旧会继续坚持好习惯的培养,会根据老师发现的问题做自我调整和方向的融合,这不冲突。

监督和干预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原来制定的计划不改变,但会融合老师提得非常好的意见。

允许孩子犯错,却要在错误后,及时改错,才能让孩子得到能力的提升。

我认为监督和干预不是说教,而是要身体力行,把错误的地方说出来,并且真正意识到错误,下次不再犯。

3)合理退出看条件

从陪伴,监督,干预并行,到合理退出,需要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有长有短。

我见过很多孩子在一年级-三年级成绩都十分理想,在4-6年级依然保持良好的成绩和学习习惯。也见过很多孩子在1至3年级成绩理想,却在4-6年级开始出现下滑现象。

一定要说退出的时间呢,不在于一定要在哪个时间段放手,而是在于孩子适应的过程。

我知道我引领的力量微小,需要孩子和老师一致的教育配合,我也会配合老师使孩子成长得更好。

合理退出应该是指,即使父母不在家身边,她能翻看自己要想要看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制力,不因外在原因推动而去做某事。

育儿路上一直都是降妖伏魔的过程。不能太生气,也不能太随着孩子来。

父母其实是矛盾的,正如我是矛盾的一样。但既然有矛,就一定有盾。我必须接受“矛”。

如果一定要说退出的时间,最好是3年级前。花2年时间,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最后,我想说:

所有处于一年级的父母都不是超人,只要你不是对教育完全不管,就给自己”变好“的时间。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焦虑,不适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看到孩子的状态比原来还要差时,更要耐心,不该责骂孩子。

孩子犯错或没考好,本来就很难过,当我们在她们的伤口中撒一把盐时,伤口愈合就很慢。

要陪伴,监督和适当干预,更要帮助孩子走过一年级。

感谢老师们对姐姐的关注,会及时沟通姐姐在学校的状态。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唯有努力改变自己,孩子才会发生改变。

我听过最好的对”改变“的诠释是:改变是别人发现你变了才叫改变,而不是自以为。

这条路依然在路上,共勉,同行。

                        ——the end——

往文推荐

成长日记-古诗-咏柳

20年9月新1年级学生,我家女儿读小学了!!

相关文章

  • 期中考试后,崩溃不该是你,是你该改变行为。(点我收藏)

    文|幸福小妈咪 一直坚持的,想要达成的好习惯 时间如梭,姐姐进入一年级竟过了2个月,即将跨过...

  • 与自己的对话

    用一个行为去改变另一个行为,这才是改变的唯一的道路。在这一点我们必须非常清楚,你要想改变自己一个行为,你就必须有另...

  • 你说的事都不是事

    如果你的心思都投入了家庭,却发现周边人都不理解你了,你该怎么面对,是寂然崩溃还是改变自己。 我是一...

  • 昔日的同事成了今天的上司…

    你的同事刚升了职。现在,他不再是你的同事,反而成了你的老板。你们的关系需要改变吗?你的行为需要改变吗?你该期望他对...

  • 2020-11-26

    如果冥顽不化的人是你,那么你该试着改变自己,因为你的固执,都是伤害的最在乎你的人。如果冥顽不化的是别人,那你该顺其...

  •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

    改变思维方式就改变你的态度,改变了你的态度就改变了你的行为,改变了行为就改变了你的性格,改变了性格就改变了你的命运...

  • Android学习资源收藏

    Android学习资料及资源收藏 点我点我点我点我啦

  • 教练课10心态迁善

    1、教练是关于人的行为模式的改变,行为模式的改变是基于思维模式的改变,你的内在世界决定你的外在世界,你的外在世界是...

  • 817的生活 | 闻8月桂花香,1定要读7个习惯金句

    思维 小改变改行为,大改变改思维。 如果你不拱手相让,没有人能伤害你。 思维如有色眼镜,是你思想的反馈;如地图,指...

  • 2019-06-26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154-最后

    撒切尔夫人说过: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改变你的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改变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将改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期中考试后,崩溃不该是你,是你该改变行为。(点我收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vr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