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妈,像许多人的妈妈一样,平凡、普通、温暖,但她这辈子过得很不容易。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总是说没照顾好弟弟,很对不起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弟弟小时候说起。我家在了一个偏僻的边远小山村,妈妈第一年生了我,次年再生了弟弟,家里日子过的很穷,但妈妈说刚生弟弟的时候,觉得日子也过得很开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穷并快乐着”。妈妈原本以为日子也就这么一直顺遂的过下去,却不知不幸却悄悄降临到了我家。
在弟弟快一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感冒了,一直咳嗽,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无奈之下,妈妈就带着弟弟去赤脚医生那里吊水、打针,后来弟弟的感冒好了,从此之后有些呆呆的,她也没当一回事。直到弟弟快两岁的时候,还不开口说话,喊他也没什么反应,只有打雷的时候才吓得往她身边躲。慢慢地,妈觉得有点慌,于是催父亲带上弟弟去县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弟弟是耳聋!不可能啊,怎么可能是耳聋呢?平地一声雷!我妈出于本能不相信这是真的,觉得肯定是医院搞错了,毕竟偏远山区县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嘛!
于是,她和父亲在家东拼西凑凑了一笔钱之后,带弟弟去市区的医院检查,发现弟弟是药物中毒导致的双耳神经性耳聋!只残存了很少的一部分听力,仅仅能够听见打雷声!在医生的提醒下,妈妈想到了弟弟那次怎么也不见好的咳嗽,打了那么多的庆大霉素才好起来......
02
从此之后,我觉得我妈的命运以及我家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我家那边的农村,如果哪家生不出男孩要被人耻笑,哪家养了有残疾的孩子,更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的事,而且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可承受的打击。所以从小到大,父母因为弟弟的事情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架,父亲看到弟弟总是在摇头叹气,觉得自己命不好,家门不幸。妈妈也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所以现在,她老了,视力也变差了。
尽管如此,我妈一直都很坚强、很乐观。她极少在我们面前流泪,也极少抱怨。相反,她说话大声,笑声大声,待人热情。只是,她总是很忙。一天到晚,她总是像个陀螺那样忙来忙去,或许,忙碌能够淡化悲伤吧。农村收入少,她是什么挣钱就干什么,想尽各种办法挣钱。因为她要攒钱,带弟弟去看病!她总觉得弟弟的耳聋能够治好!她和父亲轮流带着弟弟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医院,但他们每次都是兴冲冲的去,垂头丧气的回,那些医院里的医生似乎都像是商量好的一样,连回复都是一样的:对不起,这个病暂时还没有办法医治。妈妈总是说,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拼尽全力把弟弟的病治好!
家里长年累月给弟弟治病,再加上农村收入有限,日子自然过得紧巴巴的,不负债就已经阿弥陀佛了。所以只能给弟弟配了最简单的助听器,一个半火柴盒那么大的小盒子,连接两根长长的线,线的尾部有耳塞塞到耳朵里。这个小盒子携带并不方便,而且噪音很大,佩戴时间一长,耳朵会痛。弟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体会到自己与别人不同,再加上不懂事的小玩伴们的嘲笑,弟弟常常拒绝佩戴。妈妈只能半哄半吓地让弟弟戴上,然后教他说话,纠正弟弟的发音。有时候,一句短短的话,要说成百上千遍,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的教,慢慢地,弟弟会说一点话了,虽然发音很不标准,但妈妈很欣慰。她总是骗弟弟说,你再说一遍,几年以后就会说话了。
后来,我妈死心了,也开始变得迷信起来,只要打听到哪里有灵验的菩萨和寺庙,无论多远,都会亲自去拜神,去祈祷。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家附近的小山神庙去祷告。她在心里祈祷、呐喊,但上苍似乎无动于衷,并没有为她的痴心感动。与此同时,无论从哪里打听到有治耳聋的偏方,她都要试一试,所以我那个家徒四壁的家一年四季都是飘散着各种药味。每次她看到弟弟皱着小小的眉毛不情不愿的喝药的时候,她既不忍心又狠心地让弟弟全部喝下去。有一次弟弟发了脾气,怎么都不肯喝药,她动了怒,打了他,后来她说:棍子落在弟弟的身上,痛在娘的心里。
03
一眨眼,我就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妈对我期望很高,总是在不停的叮嘱我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有能力照顾弟弟。次年,弟弟也该上学了,眼看别的同龄孩子都去上学了,这可愁坏了她。有人劝她说,一个聋哑孩子上什么学!在家学着干干农活就好了。妈说,那可不行,多少得让孩子念书,总要自食其力吧!我们做父母的,年轻的时候,还可以养着他,等将来我和他爸都老了,他要靠谁呢?于是,别人就说,你不是还有一个女儿吗?妈妈连连摆手:手心手背都是肉,女儿也有女儿的生活,可不能增加我女儿的负担!
村里只有唯一一所从学前班到四年级的小学,学校里加上校长也不过是三个老师,小叶老师负责教学前班,校长教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另一位老师教数学。校长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有点无奈地说学校的情况你也知道,孩子多,老师少,你家孩子这样的情况,我们做老师的也给不了多少特殊照顾,恐怕学不到多少东西啊。妈对校长求了又求,校长总算勉强同意了,妈又对弟弟的老师千叮咛万拜托,然后在家里总是叮嘱我:你在学校一定要看好弟弟啊!弟弟第一年念学前班的时候,很幸运,学校学前班的小叶老师在听说了我们家的情况后,对他特别好,给他开了不少小灶,弟弟虽然听力很有限,但其实人很聪明,这一年他进步很快,学了很多知识。妈总是对我说:我得感谢小叶老师一辈子的恩情!
弟弟上小学一年级了,老师实在是顾不上他,所以弟弟年年都是念一年级,在第四年的时候才勉强升了二年级。这时候,父母给弟弟换了好一点的助听器,弟弟还是常常不愿意佩戴,当然学习也一直跟不上。尽管如此,妈妈总是自我安慰地说,总比待在家里强吧。
04
在弟弟十一岁的时候,有人建议父母将弟弟送去聋哑学校。于是,妈妈就四处托人打听哪里有聋哑学校。后来,在市内工作的表哥打听到市内就有一家聋哑学校,父母立马就去聋哑学校打探了情况,之后就给弟弟办理了借读手续,送去了聋哑学校。那时候,借读手续并不便宜,每个月还要给弟弟生活费,而我也开始上寄宿初中了。家里的经济一度很紧张,这时候,父亲去了外地打工,妈妈在家除了干农活,还做各种小生意。后来,妈对我说,你弟弟上聋哑学校的那些年,家里可真不好过啊,我只能把弟弟托付给你表哥,定期打生活费。儿行千里母担忧,把你弟弟送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真是不放心啊!但不放心,又能怎么样呢?别人家一般都是一周或者一个月去看望一次,你弟在聋哑学校念了那么久,我和你爸在学期中间从来没有去看望过,只能在每年开学送去学校,等学期结束再接回家。真想去看看啊,舍不得路费啊,每年最盼望的就是你弟放假回来。还记得第一次把你弟送去聋哑学校,他又哭又闹,我和你爸只能狠心撂下他走了。没办法啊,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
刚开始,弟弟在聋哑学校很不适应。因为聋哑学校只收两种学生,要么是聋哑小孩,要么是盲人小孩。而弟弟因为有助听器的关系,他比别的聋哑孩子能听到一部分声音,但是他不会手语,没法和聋哑小孩交流。与此同时,说他有一部分听力吧,但是他说话又很不清晰,和别的盲人小孩也没法交流。好在学校的老师都很有爱心和耐心,而时间也是打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钥匙。慢慢地,弟弟在学校里适应得越来越好,也交了不少朋友,从生活到学习,学会了很多东西,他会读基本的课文了,他会基本的算数了,他会自己一个人回家了,会自己买东西了......弟弟从小就懂事,他知道家里条件不好,用钱就特别节约。有一年放寒假回家,还用自己省下的生活费,给妈买了一双冬天的手套,说“我爱妈妈”,妈妈在那一刻,喜极而泣,觉得所有的付出与辛苦都值了。虽然弟弟的说话能力一直没什么进步,而且说出来的句子老是颠三倒四的,但最起码有看得见的进步不是吗?做父母的,尤其是做母亲的,只要看到孩子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内心都是十分满足和开心的。
弟弟从聋哑学校的小学一路念到了职高,后来跟随聋哑学校的一个老师去学玉雕。此时,弟弟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有一次,妈跟人闲聊的时候,有人告诉她,现在可以装人工耳蜗,聋哑人也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听见声音呢。这下,可把妈妈给激动坏了,她和父亲一商量,便开始各种托关系找人,最后有个在北京工作的乡亲说北京有医院可以做人工耳蜗手术,可以帮忙联系医院试试看。可是,父母一听手术费有点懵,要二十几万!父母这些年省吃俭用也就攒了几万块钱,而我也刚刚大学毕业,手头也没什么积蓄,怎么办?还做手术吗?妈斩钉截铁地说:做!没钱咋办?到处借呗。好在父母人缘好,亲戚朋友中也有经济条件还可以的,没想到,一下子就借到了。于是,父亲就带弟弟去北京做了人工耳蜗手术,耳蜗安装的开颅手术很成功,弟弟很惊喜的发现,很细小的声音都能听到了!在做完手术后,弟弟就去耳蜗语言康复学校读了一年,进步很大!康复学校的老师说,这个手术做得太迟,二十几岁,已经是成年人了,现在再怎么康复,也只能达到这个效果,与正常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可是,妈妈还是非常开心。弟弟从语言康复学校里回来后,表示不愿意再回去学玉雕了,学玉雕太苦了。这可怎么办呢?不学玉雕了,就意味着要失业了。
05
我和妈商量要么开个小吃店吧,父亲不愿意离开家,于是,妈和弟弟来到我的城市,租了个5平米左右的小门店开张做小吃生意,地方很小,再怎么整理还是塞满了东西,而且冬天冷,夏天热。刚开始,做小吃生意没有经验,生意也不好,而且还非常辛苦。妈为了自己去批发市场买菜方便,她已经五十多了,竟然还学会了骑电动车,早上她常常早起骑电动车去买菜,然后上午准备做菜售卖,晚上常常要营业到深夜一两点。虽说是小店,但各种细碎的活特别多,人基本没有什么得闲的时候,妈妈常常一天下来,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到了晚上脚都是肿的。但妈妈舍不得让弟弟吃这种苦,她总是咬牙不吭一声,总是让弟弟晚来早走。弟弟虽说耳聋,但也一直在学校读书,而且他还是个极其爱干净的孩子,何曾受过这样的苦?这种生活他过不下去,他总是在抱怨,总想撂挑子不干了。虽说二十几岁了,但他的心性其实还是个孩子。妈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劝他多忍耐,这一年,妈老了很多,太累了。
后来,我们帮弟弟找了一份在超市上班的工作,工作时间不长,也很轻松,当然也仅仅只能够养活自己,这下弟弟总算是高兴了。妈也特别开心。她终于可以关掉小店,回到天地都广阔的老家去了。
这一年,弟弟过年回家的时候,像个小孩一样,妈走到哪,他跟到哪。我常常在里屋都能听到两个人在兴高采烈的大声说话。吃年夜饭那天,弟弟用他的工作积蓄,给父母一人包了一个大红包,妈妈高兴得直落泪,嘴里在不停地说,我儿有出息了!
但凡弟弟有一点进步,妈总是最高兴的那个人。她这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弟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