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所承接的除了罗马帝国本身的历史之外,还更有赖于与这个帝国一起衍生出来的文本记录。这些记录可能包括了李维的《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凯撒撰写的《凯撒战记》、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等记录。但也许在这些有关罗马帝国历史的叙述中,只有等到吉本的出现,罗马帝国的历史才得以从更为广阔的角度被阐释出来。
当吉本从多条线索开始叙述罗马帝国的历史时,每一条线索和缘由都不会单独行进,它们会不由自主的交错在一起,并按照各自的意志纠缠起来。在看似风云跌宕的历史记录的背后,我们见识到的并不会是单一的历史原因,而是多因素、多进程的“量子纠缠”。在它们相互发生作用的那一瞬间,历史就不逆转的出现了。用物理学的名词来形容历史发生的机制可能过于晦涩了。不过,从本质上来讲,所有的历史都是关于人的记录,而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单独脱离物理世界独立存活。那么用物理学的方法想必也可以探讨历史学的种种。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选择哪一种物理学观测方式更为接近本质呢?
历史学著述从来都不会对“未来”负责。吉本在撰写《罗马帝国衰亡史》时大概也曾经想过后世之人会将这样的历史叹息之作成为借鉴和参照。不过依照我个人的阅读历史的感受,还没有哪一部历史达到如此有效的地步。对于沉重的历史记录而言,任何面对它的人都本能或是骄傲的自认为会比前辈做得更好,尽管事实上,人类社会及历史的确在进步,却不妨碍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历史记录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愚蠢。在对照当下的记录时,我们会谨慎地认为我们事实上的进步其实并不大。也正因如此,这些言辞激烈的历史记录才会不断的提醒我们。
我反复提及《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本书中的重点是“衰亡”二字。如果没有超越时代的勇气,我想那一个时代都会不愿意在自己的时代记录有关“衰亡”的内容。这些充满着哀伤、悲悯、无奈的记录,不是可以让人轻易接受的内容。大多数的历史记录往往会在歌舞升平、四海无事、寰宇靖清上多着些笔墨。这一点正如中国历史记录的特点,官家的记录中常说紫气东来,百姓的谈吐间常常说的是狸猫换太子。所以中国的历史中既有官家的正史,也有野生的稗史口水。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真实,全凭时间的洗炼。不过官家正史中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伪命题,那就是从来没有那一家或是那一姓做到了“一统万年”!
在《罗马帝国衰亡史》所见到的有关衰亡的诞生、演变和实现,不会只发生一次。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种帝国的衰亡在人类的历史中发生过许多次。其衰亡的过程可能不尽相同,不过都是朝着衰亡一路前进的。也只当帝国的衰亡之后,我们才能拥有现代的历史。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明的话,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所构建的世界图景正如用牛顿力学体系所观测到的世界图景。而现在我们用量子物理学正在构建新的世界图景时,虽然牛顿力学体系的世界图景已然坍塌,但我们现在的量子物理学却是由牛顿力学体系开启的一样!我想,《罗马帝国衰亡史》或许在历史记录方面的建树,这是不可忽略的一项!没有《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建立的历史阐释,或许人类历史进程中中精彩的二千余年的时间,总是多了一点暗淡。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笔墨记录了人类的种种历史,这些记录无一例外的都发生在物理世界之中。没有任何一人将超凡入圣实现。如果说历史是人类失败的总记录的话,那么至少在历史中记录了种种不可行。物理学中的理性和历史学中的现实却依然不能匹配。历史学记录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不公、不义与非善。我们面对历史记录时,却习惯性将想象与赞颂当成现实的一部分,或是绝大一部分。
不过历史记录的可怖之处就在于它会记录,正如有这样一个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将来是要写进史书的”。尽管这样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不过历史记录的作用还是会发生的。只是我们不能确定的是,这个作用是哪一个作用之后才会发生。现在不发生,不代表它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就是这种作用相互发生的案例之一。
或许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学更为精彩的表述,当一位读者打开一本历史记录时,就代表着某种作用的相互作用的发生。而这位读者顺着阅读打开自己的历史进程时,就是作用持续发挥影响的过程。至少,在每一次阅读完成之后,这一读者都会与之前的自己多多少少有些不同。
不过,每一次或每一种相互作用都不尽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