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用间篇)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之于敌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诗解如下:
孙子说:凡兴兵十万,千里出征;
百姓的耗费,朝廷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
朝廷内外动荡不安,
民众去服徭役,在道路上疲惫奔行。
不能从事耕作,影响着七十万家何以安身?
为了胜于一旦,
双方相持数年的战争。
如果吝啬爵禄金钱,不去重用间谍;
以致遭受失败,是没有深入了解敌情。
这样的将帅是为极其不仁的表现,
也不是称职的将领;
不是国君的好助手,
这样的国君,也不是能打胜仗的好国君。
因此,只有英明的君主与贤良之将;
才能够出动征战,一举旗开得胜。
成功超出众人之上,是预先在侦探敌情上功夫用尽。
不可痴迷占卜与信赖所谓鬼神。
更不可以用相似类比,如观日明星辰的位置去验证。
必须依靠人的侦察手段去获取,
只有对敌情了如指掌,才能把战争打赢。
因此,使用间谍有下面五种之分:
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等。
若把这五种间谍都能灵活运用起来;
使敌人防不胜防,感觉莫测高深。
可以说其中的道妙神奇,
是国君制胜的宝典法经。
“因间”是:
利用敌方乡里的普通百姓,
作为我方的间谍来联络通讯;
“内间”是:
利用收买敌方官吏成为我方间谍,
使我方做到眼亮心明。
“反间”是:
收买敌方派来的间谍来为我方卖力;
“死间”是:
故意散布虚假情报,传给敌方间谍告诉敌方;
待敌方知道上当后将其处死,让敌方干将折损。
“生间”是:
派往敌方侦察后还能活着带回敌情,完成使命。
所以用兵之事,没有比间谍更值得启用亲信;
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为优厚至臻。
事情,没有比间谍更需要保守机密,知道严守机密的重要性。
不是才智过人的将帅,不可使用间谍;
不是仁慈慷慨的将帅,不可让间谍从命听令。
不是心微缜密,手段巧妙的将帅;
不会得到间谍的真实信文。
微妙啊!微妙!间谍的使用将无所不用其能。
用间之事尚未开展,就先被泄露传闻;
间谍和知道机密的人等都要一并处以死刑。
凡要准备冲击敌方队伍,摧毁敌方保垒邑城;
知道斩杀敌方的人员名单,
必先了解其守城将帅的一切动静。
熟悉敌方的左右亲信,掌握敌方通报、传达的究竟是何人?
负责守门是谁?了解门客与幕僚的姓名;
令我方的间谍,一定要侦察弄清。
必须认真搜索,把敌派我方的间谍找准;
因势利导地优待礼遇,重金收买归顺。
诱导成功 布置任务后,再放之回去;
所以反间才可为我方所用,成为我方一个奇兵。
因此,从反间那里得到了敌情,
可以同时使用“乡间”、“内间”连环布阵。
又因从反间那里获取了信息,
所以透露给“死间”一些虚假之音,
让“死间”去告诉敌人,再从“反间”那里获取的信息,告诉“生间”;
“生间”就可如期反馈敌情,遵照期限预定。
此五间的使用之事,国君必须了然于心。
其中最关键就在于反间,所以对于反间不可怠慢,要特别重金礼聘。
从前商朝的兴起,是重用了在夏为臣的伊尹;
由于重用了在殷为官的姜子牙,才使周朝复兴。
所以,惟有明智的君主与贤良的将帅,
能启用有计谋的人去做间谍 以担当大任。
只有这样,
就必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功勋。
这是用兵的重要韬略,
整个队伍都要依靠间谍的准确情报而出动大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