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第三部分)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第三部分)

作者: 原来是李夏菁啊 | 来源:发表于2019-09-29 14:01 被阅读0次

        接上篇。

        第三部分。聊聊那些操控心灵的“无形之手”。

        卡尼曼在本书中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的思维会出错,它出错的方式也是有据可循的。系统1运作迅速,并且自动实现运行,它不仅包括本能、人与动物共有的先天技能、情感等,也包括了后天习得的联想和技能;系统2虽然运行缓慢,但却不失慎重,能让我们及时改正系统1所产生的错误。书中提到,心理学家刘易斯·戈尔德堡发现用一个的简单算法来诊断癌症的准确度能比那些专家还要高,因为毕竟专家会被自己的情绪和错误的直觉所干扰,而算法却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固定规则。人类往往会感情用事、难以相处,而算法则是相对简单直接的角色,它们默默修正着我们思维的毫厘之差。

        1、算法一:前景理论

        卡尼曼被认为最具影响力的发现便是“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该理论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偏见与启发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者因此考察了人们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定,并发现了人们的行为并不符合效用理论的预期。效用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基本假设,它假设决策者会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卡尼曼意识到,他们观察到的非理性行为并不是一些偶然误差,更多的解释是“人们在选择过程中对理性原则的系统性违背”。这些系统误差表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也是有据可循的。

        2、算法二:可得性启发法

        是指如果在一些偶然因素下,人们对某个现象非常在意,那就会误以为那个现象特别容易发生(有点类似厄尔尼诺现象)。这项研究最终催生了已经广为人知的启发法(经验法则),用来指代直觉思维中的一些具体缺陷。其中一些经验法则似乎有着共同的情感基础,比如上一篇提到的“禀赋效应”、“现状偏见”和“损失厌恶”都带有一种保守的态度:我们更加喜欢和重视已经为之付出了很多的事情。例如,911事件发生后,人们非常害怕恐怖袭击会再次发生。然而相对于车祸和其他致死原因,恐怖袭击发生的概率其实非常小,只不过是电视上没有像报道恐怖袭击那样,一天到晚滚动播出车祸等事故的新闻罢了。很多这样的信息其实不应该左右我们的判断,但我们就是无法屏蔽之。

        3、算法三:采用选择结构和微调方式来应对

        人们虽然有那么多严重的思维缺陷,不过掌握这些心理学知识后也能让大家去了解、正视、试图消除非理性思维,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虽然根据可得性启发法,人们会为极力保护自己免受发生概率极小的灾难,但是人们可以用一些微调方式来应对:比如可以写下明确的提示来提醒自己哪些灾难更可能发生,从而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

        4、算法四:“自由主义家长制”——干预背后的政治理念

        思想是“自由”的,因为它并不强制人们接受给定的选择,只是提供一些选择或者制造一些吸引力,来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判断这些选择,并作出能改善生活的决策。这种形式的干预虽然通常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实施,但并不能玩弄权术或者操控人心,毕竟人们总是有选择权。

        尾声:《思考,快与慢》让我感受到深刻的恐惧

        当今世界,行为科学无孔不入。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铺天盖地,被zf、企业、媒体用来引导人们看信息、谈话题、或者购买产品,并且被用于构建并非人们想要的文化和知识环境,影响人们在网络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过去,人们往往遵循个人习惯、本能或者社会传统来做决策和行动,而现在,人们往往会参考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来做决定,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地塑造自己的社会环境。它们并不能够有意识地以信息和论据说服人们,相反,这些手段是利用我们的非理性动机、感情弱点和无意识偏见从而造成人们行为改变的。

        书中有句话:假如心理学家们能够系统全面地理解这些非理性动机,对于选择偏好的操控既驱动了行为科学的商业化,也成为了数字经济的基石,而数字经济塑造了现代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

        如果真是这样无孔不入,我自己要不要借着以前心理学的底子继续去深入研究呢?挺有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第三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ef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