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陈子昂
初唐四杰之后,跟“沈宋”同一时期的诗人,但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又不一样的,是高唱建安风骨的陈子昂。他为扭转诗坛的风气,引导唐诗朝着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是四川人。家里挺有钱的,是个富二代。“少而任侠”,少时就有侠气和豪气,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小时候就不是神童和学霸。十七八岁时才开始折节读书,杜门谢客,二十四岁时就中了进士,一度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但他为人特别正直,多次上书要求改革政治,由于他言多直切,就被罢免了。后来随乔知之征战西北,到693年时再次回到洛阳,升任右拾遗。但不久又被武三思等人陷害,以逆党罪下狱。出狱后又跟随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由于武攸宜不懂军事,陈子昂一再进谏,但是都没被采纳,反而遭到了降职处理。他痛感才能抱负不能施展,回京不久就辞官。回到家乡后又被县令段简诬害,死在了狱中,年仅42岁。
陈子昂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少时受道教、佛教影响,又好纵横游侠,具有豪爽浪漫、敢作敢为的性格。
晚年,因失时不遇,又转向老庄和佛教。
从折节读书到辞官,又接受了儒家王道仁政思想。
可见,陈子昂以关心国事民生为己任,敢于直言进谏,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封建士大夫。
他在文坛上也有看不惯的地方。对那些风骨不正,一味浮华夸饰、堆砌典故的宫廷诗风很不满意,特别予以批判。因此,他提出诗歌的改革主张,要革除齐梁的诗风,直接继承汉魏风骨,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所以,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慷慨激昂。
他的文学主张跟初唐四杰还不一样。他也是主张摈弃华丽辞藻和萎靡风气,但他主张用质朴无华的古体诗来写。
他和初唐四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四杰接续的是齐梁诗风,在齐梁诗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而陈子昂是直接把齐梁诗风咔嚓掉,跳到汉魏风骨去了。因此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慷慨或者苍凉悲壮的时代气息,甚至又比较沉郁。但是,他不是那种颓废的,而是具有高雅冲淡的独特风格。
代表作:《感遇诗》38首、《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7首。
1、《感遇诗》38首。
这么多首诗肯定不是一时一地所作,而是诗人在长期的遭遇过程中写下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感触。在一系列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或抒发理想,或讽刺时政,或哀叹民生,或基于一定的哲理,比较复杂。
其中,抒发理想的第35首: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这首诗表达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
除此之外,在《感遇诗》里还有很多表达了安人的政治思想,谴责武则天的不义战争,或者斥责武则天任用酷刑等等。他的这种体恤民情、针砭时弊、关心现实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对杜甫的影响,李白的一些作品也有陈子昂的风格在里面。
2、《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每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总会读出一种感伤。这首诗是陈子昂跟随武攸宜征讨契丹时写的。因为他的意见不被采纳,所以他强烈地感受到了怀才不遇。由于武攸宜指挥失误,导致了先锋部队大败,此时陈子昂内心非常悲凉,又不忍见危不救,就登上了幽州台。他仰望苍天,俯视大地,悲从中来,于是写出了这首诗。
这首诗表现了奋发有为的爱国志士不被理解重视的深深的孤独感和苍凉感,读时能够感受到心痛、周围受到压迫这种感时伤逝的浓郁词调。
从唐朝到现在,这首诗都打动着我们读者的内心。
3、《蓟丘览古.燕昭王》: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他在征战过程中到蓟门写的一系列诗,共七首。其中这首是写燕昭王的。
译文: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燕昭王,是战国时燕国的君主。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陈子昂写这首诗意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但没有用武之地,反遭到排斥打击。从“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悲愤和失望之情,甚至有一丝丝的绝望。
陈子昂,上承建安,下启盛唐。他在转变唐代诗风,引导唐朝诗歌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历史功绩,后面的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都视他为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