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里有了“小偷”怎么办?》
1.做一个教师,一定要非常敏锐,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班主任要善于把任何一次突发事件都当做一次教育的契机。
2.发生了失窃事件,不能仅仅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较量和转化,更不仅仅是经济损失的挽回。而应该利用这一不期而遇的教育情景,是对全班进行自然而又入耳入脑、震撼人心的教育。
《如何把每一个“意外”都当做教育资源?》
1.因为对年轻老师来说,所谓“成长”,就是面对一个个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而探索解决办法的过程。
2.作为班主任要学会从容与冷静,这里的“从容”和“冷静”不是放任和不作为,而是善于从“意外”中发现、挖掘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将偶然的突发情况,变成必然的教育契机。
阅读感悟:
今天读的两篇文章都提到了“意外”,也都提到了教育契机。
按常理说,与出乎预料的“意料之外”相比,老师们自然更喜欢容易掌控的“情理之中”。因为,情理之中的事大多只需按部就班即可,不需太费脑。而意料之外的事总会在我们毫无准备时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例如文中的“小偷事件”。
我当班主任时其实也遇到过“班级失窃案”,只是丢的东西并不贵重,是些小零食。起先孩子向我反映第一次时我没太当回事,认为这极可能是某位孩子的恶作剧,另外,我当时自以为是地认为,如果仅仅因为丢了一点零食而兴师动众抓“小偷”,很可能会弄得班级人心惶惶,没有必要。于是,我表面答应丢帮丢零食的孩子找“小偷”,实际上并没有要行动的打算。而正因为我对这件事的消极处理态度,导致事情愈演愈烈。
没过两天,那位之前被偷的孩子又来找我了,她很气愤地告诉我她的零食又丢了,而且除了她之外,还有三个同学也丢了零食。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件本该由我出面及时遏制的事居然因为我的忽略而“愈演愈烈”,如果我再不采取行动,班级同学之间的信任度将阶梯式陡降。我决定,事不宜迟,马上处理。
首先,根据孩子们提供的零食丢失时间推算,我很快就圈定了“偷窃”大致时间段。因为班里都安装有摄像头,所以接下来只要查监控就可真相大白。事实上,在有监控的教室里,只要我愿意查,一定可以查得到,只是需要费些时间。
很快,我就在一帧一帧的视频播放中发现了我熟悉的两个身影,的确是我们班的同学。那一刻,我已对接下来的教育做好了打算。
首先,我回到教室郑重地对孩子们说,我今天去查监控了,查了一下午,我终于知道是谁拿了我们班的零食了,是两个人,而且时间是在下午5时20分左右。我之所以这么说,而且说得这么具体,是想要那两个男孩明白,我确实通过监控看到他们了。
正当他们以为我要当着全班的面说出他们的名字时,我说,这次失窃案唯一庆幸的是,人是其他班的,名字我不能透露,但学校会从严处理,我这么说的目的是想给失窃的几个孩子一个交代,并消除班级孩子之间的猜忌。
接着我顺势向孩子们说了“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等故事,向他们说明任何东西未经他人允许就拿,就是偷。并教他们保管好自己的东西。然后,我又对那几个丢东西的孩子说,你们丢了什么,用一张写下来,我要那孩子还给你们,明天保证会物归原主。
事实上,当天下午,这两个孩子就在没人时主动来到我办公室,向我坦白了事情的经过,并主动说除了归还原来的零食外,还要多赔偿一点东西以示警戒,并保证不可能有下一次。而第二天一早,那几个丢零食的孩子就在抽屉里发现了返还的零食,另外还有新送的零食。而这件事以后,我班就果真没再出过“盗窃”事件。
现在想想,这次意外事件,我是否也抓住了好的教育契机?不管怎样,对那两个孩子而言,一定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