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诵读的这篇散文题目是《时钟》。
第一句话就吸引了我。
他是这样写的:中国人能在猫眼里看到时辰。
一本外国经典散文书中的作者提到中国人,我禁不住好奇,想接着读下去。
原来是一位传教士在南京城外闲步时,忘记戴手表,于是就问一个小孩子现在是什么时辰?小孩子犹疑了一下,转身去抱了一只猫回来。小孩看着猫的眼睛,说现在还没有到正午。教士肯定了小孩子的判断。
难道这篇散文的主题是在谈猫眼,和时钟有什么关系?
作者接下来描述了他自己在她的双眸中看到的世界。而且认为那是一个永恒的世界,一个让他沉迷的世界。犹如孩子看猫眼给出的准确的时间判断。
文尾,他话锋一转,我看懂了。原来,这是献给他太太的一份爱情表白,是他口中的一份“媚辞”。
我的感受
今天,我读打开这本书时,有意不看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谁,免得受“首因效应”影响。
读完,我去看作者简介,知道了他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夏尔·波德莱尔的散文。
我体会到了诗意的语言。
我惊叹于他的开头,有时辰、孩子和猫眼的事例。佩服他的结构和巧思。
他从太太的双眸里看到了时辰,看到了迷人的世界,有庄严,有渺茫,有平静……。他享受和热爱这种四季变化,感受到了永恒的力量。
这种情话的表白方式,是法式的浪漫,读起来甜而不腻,品咂隽永。
这才是我喜爱的散文。
作者简介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影响最大的作品是诗集《恶之花》。此外,波德莱尔还写过两本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和《人造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