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车会,大家一定会想到一群穿着演出服,画着油彩的大爷大妈们,他们诙谐的表情动作,是春节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跟小车会一起表演的,还有其他很多项目,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其他的都叫做什么呢?小编这回给大家详细的唠唠。
其实,小车会是民间表演形式走会的一个环节,北京这边也叫香会,1949年后改称花会。每逢年节或遇喜庆大典以及山坛庙会,它便成为最有组织、最为热烈的街头歌舞表演。走会的主要表演形式有:开路、秧歌、五虎棍、旱船、中幡、小车会、高跷、狮子等。
走在最前面,以舞铁叉开路的叫做开路会。演练者面画古人脸谱,身着青缎靠,系丝绦,腰围虎皮战裙,脚穿青色缎靴。演练中除边行进边抛叉接叉外,还有“十字披红”、“横腰玉带”和“旱地拔葱”等技艺。开路会是每次走会必有的形式。
紧接着的是秧歌,几乎每会必有。现在扭秧歌的比较多,我就不过多介绍啦。
然后就是跑旱船,这旱船是用竹片扎成架子,外边罩上绿布做成的,里面有一个旦角将船钩在腰间,边唱边舞;另一丑角勾白鼻梁戴髯口,在船旁作摇橹状。跑旱船来源于早年修运河的民工歌舞。
跟在跑旱船后面的,叫中幡,亦称幢幡、耍幡、大执事。幡旗用彩绸制成,绣字或图案,上下均由横竿支撑,上横竿两端系于一根三丈多长的粗竹竿顶,竿顶还缀几个大铃档;在粗竹竿中段约幡旗下横竿处有一个伞状物。幡的练法有单臂举三举、落三落、脑箭、牙箭、肘箭等,演练时有锣鼓伴奏;牙箭难度最大。中国自晋代就有“幡舞歌”的记载,耍幡在明清前多为宫廷舞乐,后传入民间,清代中幡已是北京走会中必不可少的节目。
然后就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小车会啦。这里的小车也是用竹片扎成长方形框架,外罩色布,两侧画车轮,顶上搭凉棚,后面有车把;内有一俊扮女子将车钩在腰间,腰前装一双盘膝假腿;车后有一人扮车夫手扶车把,前有一人拉车。演练的套路与旱船相似,但演唱的词曲比旱船活泼有趣。
小车会后面,就是踩高跷,高跷的角色与地秧歌大同小异,全活有:陀头和尚、小二哥、傻柱子、老作子、柴翁、渔翁、俊锣、丑鼓、武扇、文扇、渔婆、卖膏药者12个角色;若出场10人,则去掉后两角,亦有加入青蛇、白蛇。演练多为两人一组的小场,套路有单腿跳走、摔叉、苏秦背剑、过高凳、走独板桥、叠罗汉等。
踩高跷的过去之后,就是耍狮子。狮子分为太狮(大狮子)、少狮(小狮子);太狮由二人合作演练,少狮由一人独演。演狮子的披苫称囊,由两部分组成,狮头用木雕制,饰金漆绘彩缀彩穗和铃铛,口眼均能动;狮子身躯由黄或蓝色平纹麻布制成,缀多缕染成黄或蓝色的青麻当狮毛。演练由两只太狮出场,按规矩左黄右蓝;少狮无定数,但必须为偶数。耍狮子比其它会都壮观,很为人们喜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