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候,我很喜欢唐宋八大家提出的“文以载道”的观点。这些年来,我读各种小说,也主要关心小说讲了一个啥故事,情节如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被别人称为“一看就是理科生”。
虽然我自己确实是“理工科”出生,但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还有“文理”之分吗?不过一直也没在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些年来对国学的学习,知道了除了一般的哲理和知识之外,还有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存在。古代的各种先贤让我们悟道,留下了很多经典,但“佛所说发,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经典只是对道的一种描述和入道的方法,而不是道本身。好比,先贤知道天上有个月亮,用手指向月亮,告诉我们说,“看,那就是月亮”。我们顺着先贤指示的方向看过去,没有看到月亮,只看到了手指,于是一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
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一直也是这样,关心里面发生了哪些故事,人物有哪些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得到的收获就是应该学习哪些人,远离哪些人。
但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很粗糙的。听了蒋勋老师讲红楼梦,才知道红楼梦是作者把他经历过富贵繁华和贫穷困苦,经历种种人情冷暖之后的心境通过文学表达出来。
通常我们都是喜欢好人,厌恶坏人。现在很多肥皂剧为了迎合我们这种心理,剧情通常是好人越来越厉害,坏人则越来越坏,不知悔改。但红楼梦不是,我直接把蒋勋老师的一段话抄在这里: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红楼梦》的作者通过一个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使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上进”,为什么“洁癖”,为什么“爱”,为什么“恨”。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
“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
这个时候,我回过头才明白,文学不只可以说故事讲道理,还可以将那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藏在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