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络里溜达,冷不丁,与中元节相关的信息多了起来。一查历头,原来明日就是中元节了。
中元节基本属于民间文化系统里一个梗儿,绕不过去的,乡间也称“鬼节”,各种说道和祭祀甭问是少不了的。
不过,笔者对那些乱七八糟却无甚印象,基本一片空白。哈,当然不是失忆,而是源于幼时父母的“另类”,父亲属于农民里稍有点文化底子的那类“文乎”人,能够顺畅阅读《聊斋志异》,于乡间迷信之类的事情嗤之以鼻稍显与众不同。母亲呢天资聪颖,人长得精神,家里家外皆一把好手,平素自信得很。不知是受父亲的影响还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缘故,反正家里的日子过得穷苦而简单,能省略的便省略掉,像中元节之类的节日几乎是忽略的。当然,一般说来,有所忽视便有所重视,只是对象不同而已。像曾祖父曾祖母甚至更早些祖宗生日和忌日届时父母都得带着全家在家对着牌位“献”(祭祀)一下,祖父祖母过世后,节日祭祀则更是忘不了。
而像中元节之类的“公共”节日则寡淡以待,至多也就是应个景儿而已。那中元节在家或到坟地祭献已然亡灵的老祖宗吗?抱歉,忘了。
但与中元节相关的一个小细节犹然清晰如昨。手持一根长长的麻杆,接近顶端处栓系一个六七村长的小面人,各家大大小小的孩子(笔者亦然)傍晚出来几乎都如此。接下来呢,这些煮熟的小面人很快就参与到孩子们的嬉戏打闹里,小面人在上面晃来晃去,不得安生。手里不是有根现成的长杆儿嘛,那何不趁机捅蜂窝?哈哈,于是奔蜂窝而去,狗日的你来蛰吧。蜂们从未见此阵势,霎时便一窝蜂——是真正的一窝蜂呐——涌向动感十足的小面人——以为那就是袭击者——死命蛰去。孩子们呢自然心中窃喜:蛰吧蛰吧,小面人又不痛。
孩子们玩累了饿了,那就取下抹了一层黄油,样子垂手颔首的小面人吃掉。
小面人叫“炸秦桧”,也叫“小人”。
怎么就跟油炸扯上关系了呢?后来兀自琢磨,“油炸”大概只代表了一种愿望而已,问题是,百姓人家一年里拢共也就只有几斤食油可用,炸呢太耗油,故而就以涂抹一层黄油来代替,黄黄的看起来也有点相似嘛。再说黄油系由猪油炼制而来,抹在细面馍上,风味大增,虽不及油炸过的口味,但比干嚼口感好多了。
又怎么会被拴在长麻杆上由孩子们挑着玩着呢?现在回想那场景,极似西方人执行绞刑的画面,当然更有一种执行死刑前的“示众”效果。当然,是否真要的就是此效果,那就不知道了。
此外,小面人(秦桧)的制作由模子直接脱出来,与一个月后中秋节制作月饼没什么两样。那种木质模具可能在乡间还不能找到吧。
秦桧与中元节,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呀。
笔者也好奇,随手拜求度娘给查了查,天,还真是独有的个地方习俗。山西诸地倒是都有中元节制作面塑花馍以及小面人的习惯,但大多是各类飞禽走兽,花鸟家畜,小面人也没有特别具体的指向(很可能是由活人殉葬的制度沿袭而来),唯独敝乡有上述描述过的风俗,其他花馍干脆没有。
问题来了。秦桧(1090—1155),生于江宁(今南京),字会之,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年号)进士。靖康之变后返南宋后两任宰相,杀害民族英雄岳飞的主谋。六十五岁时老病而死。岳飞(1103-1142),字鹏举,民族英雄。由于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最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说为自鸩,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费解之处在于,此一奸一雄,一生一死与彼时处辽国地界的山西小百姓田舍男女由嘛关系呢?但节日习俗为证,就是有关系。不仅有,而且有得如此立场分明。
也许吧,跟距敝村二三里之外的一个大镇有关,该镇上秦姓人家不少。记得上高中时,课间同学相互嬉戏撩逗,如果恶作剧者恰系秦姓,“受害者”会反唇相讥:“你祖上就是秦桧吧”或“姓秦的从秦桧开始就没个好东西”。遇上此类,秦姓同学也不怎么恼。
以上之风景,如今大概已然不再。但笔者以人格担保绝对真实,换句话是说,倘然有民俗学者看到想进一步探究的话,可作为原始材料放心采纳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