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苦情剧《娘道》大热,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卫视播出的高收视率不同,《娘道》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区区的2.7分,大部分网友给这部电视剧打了可怜的一星。
有人说,豆瓣上评分这么低是因为该剧的主要观众中老年群体不常上网,不会在豆瓣打分。也有人批判该剧三观不正,以苦情博眼球,传播封建主义糟粕思想。
陪着我妈看了几集,发现该剧制作精良,多是老戏骨压阵,承袭了导演郭靖宇一贯的传奇剧制风格。主要令人引起不适的是女主瑛娘与现代人格格不入的三观。
7岁时因亡父无处安葬,瑛娘将自己卖进了隆府做祭河神的河姑,14岁举行祭祀仪式时因意外捆绑的绳子松脱,被扔下黄河的瑛娘未死,成年后又阴差阳错的救了隆家离家出走的二少爷并与之成婚。之后二少爷回归隆家,瑛娘追随。
瑛娘在隆家的生活可以说是还原了旧时代妇女被封建礼教压迫的典型范本,各种逆来顺受,恭贤孝顺,还要死要活的非要给二少生个儿子。女儿们的名字招娣、盼娣、念娣,也都是一定要生儿子的执念。这等严苛的重男轻女观念,引起了网友的十分反感。
作为一个女人,瑛娘一直将自己视为一个二等公民的存在,自轻自贱,从未有过独立的人格,虽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但却令年轻观众无法接受。剧情发生在新思潮涌动的民国,却满眼尽是因循守旧,重男轻女,仅以苦情博眼球的悲惨剧目,难怪要遭到年轻网友们低分差评,无情批判了。
有网友发表评论说,仅仅是一部电视剧而已,受众群体本来就是中老年人,何必在意这些可有可无的论断影响。
确实,仅靠一部电视剧不能产生太大影响,但这部电视所反映出的价值,却足以令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女性感到紧张。
曾一度引起网络讨论热潮的女德班,奉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教育宗旨,正是试图批量生产现代版“瑛娘”的复辟式机构。这类女德班打着传统文化的名号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极有可能现在还在荼毒着祖国下一代。
2
现代女性的生存基本准则便是独立。经济独立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精神独立。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封建思想,已经禁锢了中国女性几千年,而一部《娘道》则是堂而皇之的把这一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看到剧中的瑛娘时时处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将贬低女性价值视为理所当然,不禁要发出似鲁迅先生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喟叹了。
时至今日,“以夫为尊”、“婆媳关系”、“重男轻女”等种种,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仍带着“瑛娘”般的影响痕迹。
朋友A,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就职于知名外企,工作能力超群。在家里仍然被教育要“嫁个好人家”,嫁人后要遵夫为天,工作再好都不如照顾好家庭。这一度令她十分反感,常常跟我抱怨,女人存在的价值难道只能因为男人而有意义吗?而她对此的反叛就是三十好几仍不愿结婚,打定主意独身主义,在外工作也很少回家,不想面对家里人的絮叨与催促。
如果说这些观念,只是上一辈人因循守旧不肯改变的传统思想也就罢了。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但实际情况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似乎已经渗入血液,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
我有个表姐,80后,已经有两个女儿,却仍旧拼着高龄产妇的风险非要生个儿子,准备要养儿防老,终于在38岁拼出一个儿子如愿以偿,却已在日复一日养儿育女的琐碎中迷失了自我。
另一个90后朋友,事业型新女性,家中经济独立,凭着自己的能力早早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嫁人后却也一心想着生儿子,因为“女儿早晚是别人家的”,老了还是只有儿子可以依靠。
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被隐藏起来,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像是刻在了中国人的传统基因中,怕是要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
3
《娘道》所表现的“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过分夸大为娘的辛苦与牺牲,其实是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作为母亲,养育儿女重要,活出自己的独立人格更为重要。
不依附于任何人而独立存在,才是现代女性应该努力追求的核心价值观。
为博观众泪水而强加苦情戏码,视女性独立价值为无物的作品必定会受到网友们的群嘲。
以精神独立为基础的女性价值,才是应该被普及的正确观念。从意念深处生发的独立与果敢,是现代女性应对生活的底气,也是为下一代传递正确价值意义的真娘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