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想法迷茫的时候该做点什么
听了那么多“老人言”,你怎么还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听了那么多“老人言”,你怎么还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作者: 腾阳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09:13 被阅读415次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妈突然间和我爸讨论起了昨天晚上隔壁邻居兰姨的故事,大概情节是她的儿媳妇和兰姨的女儿在家发生争执,然后两人大打出手。我在一旁听的起劲,两人画风一转,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以后娶老婆啊,不要娶外省的女孩,又凶又不尊重他人!要记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听完这一句,我的脸上大写的“惊愕”和“懵逼”,这也能和我扯上关系?关键是外省女孩又怎么招惹您俩老人家了?还要一棍子打死全部外省女孩?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在中国流传了很久,一直是父母长辈教导孩子要听话的有力武器。老人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走过的路多,经历的事也多,吃过的亏也不在少数,于是可以在教导小辈的时候,老气横秋的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亦或者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就算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体验的,他们一样可以用他人的经验来作为模板教导你,正所谓“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烤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嘛!但是事实确定如此吗?

假如世事不会变化,凡事讲究先来后到,那么这些老人言对我们少走弯路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易经》告诉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变化的,要随机应变。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没怎么读书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好像现在很多父母还不会玩游戏,把互联网视作洪水猛兽一般。

小时候,父母教导你要老实听话,然后孩子长大以后成了个木纳呆板的“老实人”;从小就告诉你不要谈恋爱啊,谈恋爱就怎样啊,然后很多人就缺失了爱或者不知道如何去爱;上学的时候要求你要好好读书啊,不要把精力用在交朋友上,然后许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社交恐惧症”……

父母之所以会作出如此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认知程度的局限导致对现在未来事情的发展的误判。很多老人都是基于对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或者主流观点来对事情做评估,怎样做才会好?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思维,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做,总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最近几年有不少关于“老年人经验习惯决策or年轻人灵活机动决策”的心理调查。比如在Tecas AM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们在2011年的时候做的心理实验,老年人(60-80岁)和年轻人(大学生)在第一个实验中,面对四项选择,每个选项有一定的点数,任务就是让自己点数最大化,这一局年轻人获胜。第二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对得到的点数通过两次选择做权衡,如果选择了较大的点数,以后得到的奖励会变少,而选择小的点数,奖励增加,这一局,老年人获胜。

用人话来说,就是他们各有千秋。老年人能更好的根据他们做出的选择来评估现在未来的利益,根据环境来做出较好的决策;而年轻人在面对目前利益情况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当问题复杂化以后,年轻人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通过这些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决策的时候各有其优势和不足的地方。

那么老人言该不该听呢?

首先你得明确老人言的立场是什么?他们的言论是基于什么立场出发的。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都会下意识地做有利于自己的事,说对自己有益的话。你应该也听过一个故事,在树林里,猎人和老虎相遇,猎人想打死老虎,老虎想吃点猎人。于是猎人说,“你别跑,我不开枪!”老虎冷笑,“有话好好说,你先把枪放下!”在现实情况下,极少人会客观理性的分析事情,更何况出于一定目的的父母?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有点双标。比如在教导儿子的时候会告诉他,“你以后工作后的钱要自己攒着,别把钱都给了媳妇,到时候可就成了老婆奴了啊!事事都得听老婆的。”可是转过头来教育女儿的时候就说,“以后结婚啊,要把家里的经济大权抓住,这样才能看的住男人,男人啊有钱就会变坏!”

只有认清了自己的立场和明确了老人言的出发点,才能进一步的分析听不听。

事实上,绝大一部分人都是瞎逼逼。之前听《罗辑思维》有这么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有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拥有信息多的人说话才有价值。知道怎么学习成绩才会好的同学不会告诉你他真正学习方法,知道如何工作效率高的人也不会告诉你如何做,知道如何赚钱的人更不会手把手教你赚钱方法……为什么?因为只有当信息不对称,才能区分人与人!不然你为什么要花钱去请家教?参加培训班?买牛人的书或者网络课?极少人知道的事或者经验,懂得人不会说,不懂的人就会瞎逼逼,以此表示自己多牛逼。

对于他们从别人的经历中得到的感悟,诸如当你想要去外省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外省怎样怎样不好,留在本地多好,而他们也没有出过省;你要找伴侣的时候,他们会说广东人尖酸刻薄,河南人爱惹事好斗,湖北人奸诈多计等;当夫妻俩吵架的时候,他们会说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没读过书的人就是文化低,当面对结婚家庭任务分配,他们会说男人就该赚钱养家糊口,女人就该在家洗衣做饭,当换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说铁饭碗啊要端稳,你必须要进某某公司之类,这些话听完忘了就好了,这些无非都是地域偏见或者刻板印象,根据常见的或者某些特指人群产生的以偏概全,就好像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一样。

所以,其实大多数老年人说的话都是没有什么营养的,有时候只是想表示下自己见多识广或者刷一下存在感的,可听可不听。

最后,再来看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还是挺押韵的!

相关文章

  • 听了那么多“老人言”,你怎么还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妈突然间和我爸讨论起了昨天晚上隔壁邻居兰姨的故事,大概情节是她的儿...

  • 知行合一

    为怎么你懂得那么多的道理,还过不好这一生呢? 给你说那么多道理,你不去做,不去掉坑里,你最后还是不知道。 道理还有...

  • 道理听了那么多,还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听得多,但是没有人给你详解其中内涵和注意事项,从而你对这个道理只有概念印象,一知半解,犹如过眼云烟,它来时,你...

  • 【春萍生涯】导图卡片01|想成为职业生涯规划师,你具备相应的能力

    Situation困惑 知道了那么多,还过不过不好此生? 帮助别人规划的同时你自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了吗? Targ...

  • 参与

    听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我们还过不好自己的这一生?这不仅是电影里听来的一句台词,也是我总在问自己的一句话。 我们每天...

  • 学习读书,为什么却越来越焦虑

    读了那么多书,参加了那么多训练营,你为什么还过不好? 001 学习第一忌 跟风无标准 看别人学,就觉得自己不学缺点...

  • 2022-01-05

    生活,其实都是自己想怎么活而不是别人干涉你的生活。哪怕自己过得很不好,但自己过得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也没有那么多的压...

  • 听了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大学不迷茫》书评— 我从来没有买过李尚龙写的任何纸质书,前一段时间在网易蜗牛阅读看他的新书《人...

  • 2018年的坎

    结识了那么多的大咖; 知道那么多道理; 屯了那么多课; 为啥还过不好这一生。 … 然后给自己总结了几点: 1、可能...

  • 向心而问

    看了那么多的书,懂得那么多的道理,你为什么还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多少人想着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少人追求着诗和远方,但...

网友评论

  • accb3184b4cd:老人言有时还是有必要听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不能一棒子打死,但我认为这句话的利大于弊,大人们的有些亲身经验是很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借鉴,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accb3184b4cd:@腾阳 对的
    腾阳:@一只自由的小山羊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听,有用的经验还是要听的
  • e11bc0e50502:老人的经验可以选择性听,但是有些经验真的跟时代接轨不了
  • eea4eac852eb:生活中真的遇到很多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该不该听从长辈的建议,看完以后我想我以后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腾阳: @小夕_5a07 以后听这些老人言一定要分清啊😄
  • 3387d7a5599e:我平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儿媳妇跟婆家人大打出手,这样的一家以后还能过吗???
    腾阳: @3387d7a5599e 不能,有话好好说,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商量着解决,打架是不文明礼貌的,更何况是打婆婆这些长辈呢?
  • 4dc356cfff36:好书一读认真听
    莫因小事就去占
    家庭和气人赞夸
    好事喜事自然成
    人人都尧好开心

本文标题:听了那么多“老人言”,你怎么还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nd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