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学过程元素的构成
1.WHERETO
W——方向与原因,是指要让学生明白“去哪里”以及“为什么”。单元学习开始前,学生也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教师要在单元学习前了解学生“已知的”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H——吸引与保持,是指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高挑战的学习一定具有复杂的脑力劳动,所以需要付出卓越的努力,但我们希望这种努力使学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的。
E——探索与体验,准备与使能。通过体验来探索,为了提高能力而准备。学生学不好常常是因为缺乏丰富的体验,或者说他们的日常体验并没有得到充分激活 。大概率如果不能浸润在鲜活的体验中,那就只是无用的抽象概念。因此,要有效的设计体验性的活动促使学生探索,未达到最终的目标做好准备
R——反思、重新考虑与修改,是指学习是螺旋上升的迭代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带领学生突破简单、单一的理解,不断讨论本质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E——评价工作及进展,是指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 。
T——定制,是指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风格、先前知识和学习兴趣来调整设计。
O——为最佳效果的组织,是指安排学习体验序列。要求我们组织这些元素,也发挥他们的最大功效。
2.概念探究过程的七阶段
参与是指让孩子在情感和智力上都融进单元学习;聚焦是指通过归纳发展对单元重要概念的理解;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引入更多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概念;组织是指用各种思维工具来整理大概念;概括是指阐述概念之间的关系;迁移是将大概念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反思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等。234
3学习深坑模式的四个阶段
“坑”是因为“学习挑战的目的让学生走出舒适区,需要一些不那么轻松和不那么舒缓的感觉,这就是看的想法如此有效的原因。”坑让人不舒服但却不让人恐惧,有挑衅但不是攻击,有挣扎但却不会让人感到绝望。直接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性思维认为人是被决定的,而成长性思维认为人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两者对待失败和挑战态度也不同。235
阶段一是找坑,即找准概念,这一阶段需要先定这一个或几个要探究的关键(大)概念,比如幸福、真实、食物等。
阶段二是挖坑,即认知冲突,这一阶段要在人的头脑中制造认知冲突。
阶段三是入坑,即建构意义,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思考解决认知冲突。
阶段四是出坑,即反思总结,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反思整个学习旅程来建构元认知。
4.准备、建构、应用、反思:四个过程元素
准备就是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方向,建构就是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大概念,应用就是将大概念应用于新的具体案例之中,而反思则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价和整合。236杜威认为困惑是思维的开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起学生的困惑。真正的困惑是与学生的具体经验密切相关的,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生活价值,通过本质问题引发深入思考,解决这一困惑也影响他们的具体经验。23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