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 周天 天气:雨
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何为其大,竟是现代文人寻找的脉络?是孔子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世事大智;还是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存高远?
我想有这些还不够,千百年来的文化,渊源长流,汇成闪闪发光的星河,然而这些发光的星石,似乎再无如古人般对文学的狂热,手机里的明星八卦, 像是无聊的消遣又似乎很重要,传统文化的光热似乎也贡献给手机充满电的欢喜。
如何“迎合”年轻人的喜爱,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这不仅是个人对传统文化喜爱之余的传承,也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致力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首要传承与发扬,将传统文化铭记心中,并运用于生活当中,让生活因为传统文化而美,是最好的创新
如若梦回春秋,恰逢孔夫子座谈为人之道,是否现代高速流转的燥热也会被夫子的淡然感染,你是否也愿意听上一听?孔子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名人大家们的言语,不少蕴涵哲理,放到现在也依旧适用。
孔夫子一生,与儒家思想是密不可分了,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教导方式,培养出无数贤才、学者,遍布各地,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
影响无数代人的孔子,也赶上现代化时代的潮流,走进学校,与学子们观世界变化,谈处事之道,齐鲁大地,文化传承,不仅是孔子之乡的盛世,也将摇身一变走向国际。
空谈传统文化,大抵乏味,更是体会不了其精髓,对于瞬息万变的时代,更是少了闲情逸致去细品大家之作,那就如此放手,让五千多年的文化变得更虚无缥缈?怎可能!那又如何让人欢喜?
传统文化自有韵味,而现代人的“口味”不尽相同。文化的传承首需学子喜爱,在文化氛围中学习、传承文化,才会更活灵活现。
耳目相传的三字经、弟子规已然在学校文化墙上印上历史的印记,学子们潜心学习,不敢对传统文化有些许忘怀,像是虔诚的信徒,祈祷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熠熠生辉。
9月23日,2018齐鲁学子青春国学荟总决赛在潍坊学院完美落幕,来自17地市的小学生,初高中以及大学生,亲身体验了一把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这无疑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方式,汇聚各方传统文化爱好者,共显文化华章!
把生活过成诗,慢下来生活,成长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模样,与名人大家们畅游桃花源,再与才华横溢的王勃共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美。
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星河,有何不可,夫复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