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礼赞”不平凡

【教学反思】“礼赞”不平凡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20:54 被阅读0次
【教学反思】“礼赞”不平凡

《白杨礼赞》是茅盾在1941年时的一篇托物言志类文章。小的时候,自己也曾学过。刚刚入职时,这篇文章还在教材中。后来,随着教材的改革,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消失。近年,部编版教材又将其选入初二语文。回头看看,也算是几经波折吧!

《白杨礼赞》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作品,根据单元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本篇文章设计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文章的有感情朗读,同时抓住“礼赞”这条情感线索,从生长环境和白杨树的外在特点分析它的“不平凡”。第二课时,由外到内,将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同时,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第一课时的学习,从几句古诗入手。在课代表预习检测完成后,从课题入手开始学习。抓住“礼赞”,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然后,采用个人展示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将找出的句子进行朗读。同时,穿插评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品出“以崇敬之情赞美”的味道。语文教学,读的训练绝不可少。

然后,引导学生从直接抒情的句子中,找出作者礼赞白杨树的原因。学生很快抓住“不平凡”,再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在特点有何“不平凡”。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抓直接抒情句子时,有人分不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方式。在朗读课文中,能看出,第一次读时,学生对于“有感情”三字并不重视。后来,结合同学老师的评价,才能真正投入情感朗读。在理情感线索,分析所托之物的特点时,学优生表现优秀,其他学生学习显得还是比较被动。

第二课时的学习,从对白杨树的外在特点与课后《题白杨图》一诗的对比阅读中切入,使学生对于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有所感悟。然后提问:“作者白杨树的特点,其目的只是为写树吗?那从白杨树的枝干叶皮的特点中,可以看出白杨树有什么品质?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的词语或句子回答。”然后出示文章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重点引导学生对于“托物言志”手法中“物”与“志”之间的联系,有更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弄清楚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关系,然后怎样由具体到抽象。以一个四句口诀做结,同时开展课堂训练。最后,推荐阅读《松树赞》。

从课堂学习过程中,能看出,学生对于本文中象征手法的作用能够理解。在区分象征手法和比喻时,有学生在理解时有困难。作业的片段训练,主要问题是学生在对物的描写上普遍不够,导致由物及人时显得很生硬。

茅盾笔下的白杨激励了很多投身革命的年轻人,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从白杨身上获取力量,让自己平凡的日子,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教学反思】“礼赞”不平凡

相关文章

  • 【教学反思】“礼赞”不平凡

    《白杨礼赞》是茅盾在1941年时的一篇托物言志类文章。小的时候,自己也曾学过。刚刚入职时,这篇文章还在教材中。后来...

  •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虽然此次上《白杨礼赞》非常仓促,但还是收获不少。 首先,确定给学生讲什么是重中之重。学生一眼就能看到的不用讲,简单...

  •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2

    刚下课,头脑里只剩下,我还有那些没讲到,担心没说到,担心没讲清,担心学生没听懂。看到这些反应就知道,这节课也不是需...

  • 扣住一词 带动全篇

    这里的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文章的教学围绕一个词来进行如《白杨礼赞》中的“不平凡″。二是文章教学围绕课文中的多...

  • 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之前再次回忆本课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声音在不...

  •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张爱林)

    聚焦象征 纵深开掘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文|张爱林 【教学设想】象征,作为一种表...

  • 《白杨礼赞》反思

    今天上这一课,做了很多的研读工作,从6.30开始,一读就是半个小时,从裸备入手,读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它的外形挺...

  • 让教师在"反思教学"中实现自我提升

    李再湘 (一)从什么角度来反思教学,教学反思的关注什么? 1、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

  • 《白杨礼赞》教学后记

    《白杨礼赞》在退出人教版语文教材多年后,又被部编本教材选入。看来,经典就是经典,历经时间长河的淘洗,仍然闪耀着其独...

  •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部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散文单元。 散文以包蕴万千的内容,丰富的哲理、精深的思想、巧妙的语言成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礼赞”不平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yp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