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按书中文字看,她当时应是六岁,而宝玉七岁,属于青梅竹马,表兄妹尚可同睡于碧纱橱里。很多研究红楼的人都说当时他们十三岁左右,这不符合现实。红楼中存在一些时间性混乱问题,如最初版本写元春比宝玉大一岁,却能够一人看顾小宝玉,不符逻辑,后来的版本才修改成大几岁。而宝玉从第五回开始,却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并有了人生第一次梦遗和真实的性经验,我们只能想象,这中间有部份宝黛童年时光省略不写了,就在宝钗进贾府之前的那几年时光省略了。
在中国,青少年性教育历来几近空白,即使现代青少年对性的认识也十分肤浅。在初高中生物课中,老师也不敢讲得太露骨,让很多学生一头雾水。我读初中时,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讲到膀胱时,台下同学中有很多人笑起来,老师觉得奇怪,后来弄清了同学中有人以为膀胱是男性睾丸,便一再强调,膀胱在里面的在里面的,他自己都笑了。我高中时有个同学曾偷偷问我:男女夫妻间只在洞房花烛夜共睡过一次,怎么能多次生小孩呢?这不是虚构的故事,对于这么纯的人,你只能说,等你结婚了自然会知道答案。而对于宝玉来说,在那个蠢蠢欲动的年纪,他偷看了很多男女方面的禁书,而对于正经书籍却不感兴趣,这是很危险。
因为陪贾母等长辈在宁府赏梅饮酒疲倦欲睡,宝玉随秦可卿至她府中休息。一进到房中,宝玉见到墙上一画一联,就很反感,要到别处去。(《燃藜图》画的是穷苦人燃藜草取光苦读追求上进的故事,而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则文章”是正统的劝世语)宝玉不喜读正经书的性格表露无遗。于是秦可卿无奈让他到自己的房去,可卿本是宝玉的侄儿媳,连家仆嬷嬷们都觉得这样欠妥,可是秦氏认为宝玉虽叔辈但年纪尚小,不用顾忌。而事实上,宝玉已悄悄长大成小男人,并不老实。
香水是有毒的,味道更性感。秦可卿的房中一香及一图一联(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和“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与上面的图与联鲜明对比,正合宝玉之意)让宝玉酥了骨头,觉得这里就很好。曹雪芹把宝玉发育后的第一次动情安排在这个香幽的房间,而这房间的主人是兼有黛玉宝钗之美(兼美)的秦可卿。
在这章节中,曹雪芹还用超现实的手法描写宝玉的性意识幻想。意识流引入文学在二十世初的现代,而清代曹雪芹已经写得很超前了。宝玉看到现实中的镜子,幻成武则天与男宠做爱时方便看到自己与别人亲密接触的镜台;看到果盘便幻出赵飞燕轻灵舞步;看到盘中水果便出现安禄山杨贵妃偷情的情景;看到可卿展开的纱衾便浮现沉鱼落雁的美女西施……每一件简单的现实物件,在发情少年脑中都成了性幻想的导火线。这便是入梦的好地方。
在《曹雪芹传》纪实中,曹雪芹祖父曹寅利用工作之便,私藏数万图书,其中也包括一些禁书(黄书),少年的曹雪芹肯定涉猎这方面书籍。曹雪芹把一个少年发育期时的性幻想写得如此生动,也有自己的隐私微微显露出来。呵呵,你别笑话,在梦遗与自慰的青少年大军中,是否有你我的身影。在红楼梦中,没有高大上,有的是活生生的人。
而众多泥样的男人中,宝玉是个特殊性质的相对理想化的人物,他的特点就是痴情,警幻仙姑谓之意淫。意淫这个词是曹雪芹的原创。这也是红楼梦独具一格的地方。意淫是精神上的风流,与现实普通大众肉欲不同。肉欲是“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休,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警幻仙姑很犀利,一语道破。有的淫,还打着情的旗号,“知情更淫”。想想我们现实社会,跳跳交际舞最后就跳到床上去了,男男女女同学会最后就会到没人知晓的地方去了……而这些并非曹雪芹所说的意淫。两者最大区别是,意淫是亲近之情、尊重之情、怜惜之情,而肉欲加情之旗号的目的在于占有,而人性一旦占有就往往不再珍惜,如贾珍贾琏者也。所以意淫也为社会所不容。但意淫也有淫的部份,警幻遇荣宁二公,希望宝玉将来长进,所以也走一性欲程序仪式,梦中与兼美性关系之后现实中又与袭人试一试。这是人性现实,并不冲突。
有些研究红楼梦专家,一直认为这部书反儒,我在第一回中曾谈过这个问题。看了此回,联系理学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言论,是个很有趣的课题。其实此句并非朱熹独创,只是用了个“灭"字显得过度。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朱熹的本意是,正常的欲望也属天理,不加节制的多余的欲望应消灭它。度的问题,反而是正理,曹雪芹没有反对这种道理,而是接近的,不同的是,曹雪芹以形象来说事,更容易打动人心(个人见解,尚待进一步探讨)。
十二钗判词及红楼曲。上次谈到都是命运之签,在此略解一二,以妙玉为例,其余的在以后涉及各人命运时再作分解。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里凡名字带玉的都是作者特别喜欢的人物,如宝玉黛玉和妙玉。可是作家林语堂则说最不喜欢的人是妙玉,大概因为不实际和孤傲。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楼里的主要人物一般都有个陪衬,黛玉与妙玉,熙凤与探春等等,都有相似的地方。虽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但人群中总有相似的性格。
妙玉本来是苏州富家女,与黛玉一样自小多病,命中注定只能出家方保平安,因被抄家父母双亡沦为尼姑。贾府为元春省亲祈福,所以建庵请她来大观园。妙玉琴棋诗画皆能,才学过人。妙玉自认自己最美最干净,内心也很喜欢宝玉,庵中梅花开得灿烂,人见人爱,她什么人都不给。可宝玉要梅花时,她却挑出大梅瓶,插一支最美的梅花送给他。贾母与刘姥姥去庵里喝茶时,刘姥姥用过的珍贵茶杯,她觉得脏,让人丢掉 。妙玉甚至连对黛玉这样的人,也讥其俗。可见高傲无人能比。可是妙玉最终的命运很悲惨,一个洁癖的人最终被歹徒强暴,掉落在泥坑中,她意想不到自己曾把珍贵的茶杯丢在垃圾堆中,而命运却把她丢在淖泥中。有关她最终的命运,有很多版本说法,有说流落烟花巷的,刘心武想象力更丰富,说妙玉最终为救入狱的宝玉而委身老色鬼,而高鹗续写的结局基本与判词相似。因人物尚未出场,暂不作详述。
判词中重点字眼是“怜"字,可怜,怜悯是经历过苦难者的常情。作者对妙玉就是这种态度,妙玉自有缺点,一切也情有可原,没落的贵族,内心最敏感,为维持自己的尊严,往往会显得更高傲。人往往没有了什么就更要显露什么。虽说人要惜福,可梦中几人能醒。分析红楼梦中人物,要联系该人物的家境及性格特性。人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曹雪芹更多的却是怜悯之情,能容世所不容之人,把妙玉这个非四大家族血缘关系人物位列十二钗之六中间位置。世上没有完美无瑕的美玉,高谈阔论者往往自以为是而吹毛求疵,而慈悲却是一种很高的智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