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经有段时间,拳坛上有一个二三流的角色,自称“狂人”,专门挑战传统武术的所谓“名人”,传统武术在凶狠迅捷的西洋拳术面前节节败退,引起舆论哗然。双方粉丝唾沫四溅,似乎不分上下,其实对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伤害。罪人就是那几个所谓的“名人”,罪不在输拳,罪在他们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却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他们败坏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传统武术最忌好勇斗狠,如有双方比划手脚的,讲的是“切磋”技艺,点到为止,赢得一方最后都要道一声“承让”。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陶冶性情,而不是争一时之高下。这就跟中医和西医难分高下一样,它们完全就是两种文化、两种理论体系,各自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你甚至可以说那是信仰的不同,完全没有必要一较高低。所以几个所谓的“名人”贸然出战,真的是不知进退,不得传统文化要义之一二。
讲到进退之道,一般人都知道需要审时度势,权衡得失。但是如何权衡?弄不好就会走入歧途,变成机会主义的势利小人。
02
严子陵垂钓于桐庐江畔,是沽名钓誉还是高风亮节,这在历史上引起很大的争议。
严子陵和光武帝刘秀,曾经是同窗好友。后来刘秀夺得天下贵为天子,冕旒蟒袍,端坐龙椅,严光却反穿羊裘,垂钓于桐庐江畔,这场景对比强烈,颇富戏剧性。刘秀念旧,思及光同学的才华,便把严光延请至京中。严光不肯先入宫觐见光武帝,偏要刘秀出宫来看他,刘秀来了他也不起床,刘秀就摸摸他的肚子说,老同学出来帮帮我吧!严光却说,哪有强迫人做官的?
刘秀把严光请进宫中,叙旧谈心,严光盘桓多日,始终不以君臣之礼面圣,甚至睡觉的时候把脚搁到当今皇上的肚子上,搞得太史急忙奏报“有客星冲犯帝座”。最后刘秀授他谏议大夫之职,严光坚辞不受,归隐富春山水之间,享年八十。
范仲淹赞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刘伯温则看不惯严子陵的做派,说“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王世贞更是讽刺他沽名钓誉。
说他沽名钓誉的,大概是说刘秀对他格外厚待,凭着他和刘秀的同窗之谊,普天之下谁敢惹他,在野胜于在朝,还博得个隐士高人的美名。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严光与刘秀虽为同学,却比刘秀年长34岁,刘秀请他做官的时候,他已经64岁高龄。在刘秀创业的艰难岁月,他未曾建立寸功,如今倒要以衰退之身出来吃现成饭了吗?此君子所不为。承平之世,加官进爵自有条法,岂可凭同学之谊枉受爵禄?严子陵可谓进退有道。
严子陵退守山林,出世静心,远离红尘,正是道家的风范。这使我想起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木加南制作03
那么身逢乱世,又当如何?我们先来看看另外两个垂钓的故事。有一天,庄子钓于濮水,楚威王的使者请他到楚国做官。庄子说,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岁,死后被楚国用锦绣包裹置于匝中,供奉于宗庙之上。你说神龟是愿意死后被你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甩尾巴?使者回答说,当然宁愿活在烂泥里。于是庄子朝他挥挥手,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同是乱世垂钓,庄周宁愿曳尾于涂,不愿效力于楚国,因为他钓的是真鱼鳖,诸侯乱战,圣明的君主还没有出现啊!所以宁愿亲近自然,清静而无为。而姜太公却以逾古稀之年出将入相,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成就一代伟业。姜太公钓鱼是愿者上钩,他钓的是人,是明君,而且钩是直钩,偏要直中取,不愿曲中求,所以他等了56年,否则以他的才能,何尝不能在商纣王朝谋得高官厚禄?
道家崇尚清静无为,但乱世之秋,成就功名伟业的,却往往是道家人士,如姜子牙,范蠡、张良、徐懋功、苗光义和刘基等,他们辅佐的都是真命天子,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走的是顺乎自然之大道。同时道家遵循“功成身退,天之道”,而不在乎个人的功名利禄。
04
儒家则主张入世有为,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理想抱负上说,孔子就是万古的楷模,他虽然身逢乱世,“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但为了鼓吹仁政,仍不辞劳苦奔波于诸侯之间,“栖栖一代中”。
他的学生子路是实践的典范,子路曰:“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卫国都城发生内乱,子路当时在城外,他完全可以不蹚浑水,但他临危不惧,冲进城里,最后竟被砍成肉泥,临死之前还要把帽子戴好,说“君子死,冠不免”。为了心中的道,子路可以大义凛然,勇往直前,舍生而取义。
孔子不赞成子路的鲁莽,曾说子路“不得其死”,不幸言中。进退之道,孔子有他的原则和策略,他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见,面对昏聩无道的君主,孔子是主张退而隐的。
儒家总体上主张积极入世,但不以个人的名利为目标,而是以有道无道为条件。孔子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谷,代指俸禄,就是说碰到有道之君,士人就应该积极进取,获取名利,但如果在无道昏君底下高官厚禄,则为士人所不齿。
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则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都不把个人的得失作为进退的依据,而是胸怀天下,进就要做利国利民的事,范仲淹退而不忘关心国家的前途,孟子退也不自暴自弃,消极处世。
木加南制作总之,我们的传统文化,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主张进退有据,这个据就是道义,而不是面前的利。从个人讲就是首先考虑国家的得失,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名利;从国家讲,就是求大同,和谐万邦。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秀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魂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文字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