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书是《我们为何无聊》,书的作者是加拿大心理学家詹姆斯.丹科特和约翰.D.伊斯特伍德。
《我们为何无聊》无聊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极其普遍的情绪。比如在那些冗长又与己无关的会议上,既不能看手机,又听不进去会议内容,很多人就会觉得极度无聊,简直度日如年。
有人觉得,无事可做是无聊产生的原因。实际上,研究表明,无聊这种情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动物们无论多么无事可做,也不会感到无聊的。
比如说我家猫就可以一整天趴在沙发上一动不动,除了吃饭和睡觉,它绝不会自己去找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
但是,人类正好相反。如果人类的生活中只剩下吃饭和睡觉的话,估计大部分人过不了一周就要“无聊至死”了。
不仅如此,就算一个人身边围绕着各种信息、电子产品,他依然会时常感到无聊空虚。
无聊,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常需要克服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作者认为,无聊之所以在今天越来越普遍,根本原因就是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导致的。
很多人在感到无聊时,会采取及时满足的方式,比如打游戏、暴饮暴食、刷剧网购或者参加一些无聊的派对等。
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快速缓解无聊,但周期非常短暂,让我们在短暂愉悦之后再次陷入空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那到底该如何改变呢?
本书的两位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无聊是由于无法参与到令人满足的活动,与周围世界产生有效互动,从而产生的不适感。
这个概念里有两个关键短语:令人满足的活动、与世界的有效互动
所谓令人满足的活动,也就是指那些可以让人沉浸其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的活动。
比如一个热爱画画的人沉浸在艺术创作中、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沉浸在钢琴演奏中、一个专业球类运动员沉浸在专业训练中……。
在这些时候,旁观者可能觉得他们是在不断重复某个技能,好像没什么意思,但由于他们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充分体验到了每次训练带来的成就感和卓越的回报体验,因此就不会觉得无聊。
而所谓与世界的有效互动,则是指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价值感的人际体验。
比如与团队合作克服了某个难题、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了他人、参加了一场非常有价值的培训活动、与家人一起外出旅游等。
这些活动,让参与者的精神得到了充分滋养,内心被积极的力量所激发,整个人都会感觉能量满满、幸福满满。
所以,对抗无聊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那些需要付出持续努力才能做成的事情,比如健身、写作、进行艺术创作或者学习新技能等。
这些事情能够让你沉浸在心流状态,精神会变得越来越健康积极。
作者认为,当无聊再次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做几组深呼吸,然后扪心自问:我到底要做些什么?我的兴趣到底是什么?
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就整理好思绪,耐下心来去做那些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事情。
这些事情可能最初起步时会很难,但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得到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聊就很难再“趁虚而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