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砍柴书院写作进阶班,每天都能在群里看到的一句话就是,记住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上稿!上稿!上稿!我从初级班听完课,选择继续追到进阶班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听丹老师说,进阶班跟初级班不一样,我们是以实战为主,目的就是能上稿。
所以我给自己订的一个小目标就是,跟着进阶班继续练习,写出一篇能过得了编辑老师法眼的稿件,就算达到了目的。
一方面,我知道自己对于新媒体文的写作来说,完全算是个新手,是个外行,所以没有给自己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光说不练是不可能掌握新媒体写作的技能的,一定要动手写才能发现问题。
虽然有了心里准备,可真正开始的时候,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选题的问题。老师每天会在群里推荐一些选题,也可以自己进行选题。前面几天,说实话,有点跟不上节奏,老师讲得内容干货太多了,消化需要时间。推荐的人物选题自己又不熟悉,搜集整理素材也需要大量时间精力,个人时间上有点安排不过来。但是迟迟不下手总不是个事儿吧,还是要逼自己一把,尽快行动起来。
23号那天,班主任柳叶老师在群里说,作为新媒体作者,咱们不太可能总写自己熟悉的人物。可以去找素材,去了解人物,这样恰恰就能锻炼我们找素材的能力。
第二天,天天老师在群里发了一个选题:鲁迅的原本妻子,一生无爱无性,她拥有怎样残酷的一生?我对于鲁迅妻子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就想着,不管熟不熟悉,抓紧时间开始写吧。
于是就开始搜集素材,整理资料,理解消化素材,首先要找到写这个人物的出发点。搜集素材的方法就不说了,首先我搜索并查看了关于朱安的大量媒体文章,短时间内对这个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朱安就是一个悲剧人物,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这一点几乎所有文章都写到了,再写同样的角度肯定是不行的。我觉得需要对人物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于是我从网上搜到了《朱安传》,这应该是目前研究朱安最详尽的一本书。我花了大概几个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把其中觉得有用的地方标记下来。在读的过程中,朱安一生的命运让我产生了很强的同情心,我觉得仅仅用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来定义朱安是不够的。她与鲁迅的婚姻关系,也可以给现在的人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最后我确定从婚姻关系的角度来写朱安,接下来我在这个前提下,开始动手写出了大纲,并交了老师审核,很快老师回复说,可以写初稿了。
我当时还是很开心的,于是动手开始写初稿。由于对素材掌握得不是那么深入,所以写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点是很多细节没记住,就要一边写,一边不断地查看原始资料,效率不高,写得慢,象是在写论文,行文不流畅。第二点是,很容易受到原始素材的影响,在写作风格上不受控制地跑偏,难以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基于这两点,我的总结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先把原始素材掌握透彻,把重点摘出来,动手写的时候尽量不要边写边查资料。这其实也是老师在课程讲过的,写出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可能要先大量阅读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材料,把这些材料烂熟于心,写的时候才能一气呵成。
我写初稿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写着写着就偏离了大纲。我写大纲大概写了不到2000字,文章间的基本结构和框架算是比较完整了。但是在写初稿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丹老师讲过的一句话,避免平铺直叙,不要总是按照时间轴象写百科一样写人物。于是我把故事场景打乱,穿插着写,写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是有画面的,但是我忘了一点,这是新媒体文章,不是视频,阅读的流畅性是很重要的。由于忽视了这一点,写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按照原来的习惯自由发挥了起来。
写完后,我检查了两遍,对照了一下课程里讲过的交稿的要求,然后把初稿发给了天天老师。
结果天天老师给我反馈说:感觉你暂时还没太清楚人物稿的写法哈。我当时就想,嗯,一定是我的写法有问题,如果编辑老师都觉得主线不清楚,那不要说读者了。天天老师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读屏时代的读者,最好不要去挑战他们太多的思考力。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做IT开发这么多年,行业里的一句名言叫做:不要让用户思考。我想道理是相通的,但要在实际中时刻拿来检验,不然还是不能弥补知与行中间的鸿沟。
天天老师非常有耐心地跟我讲了文章的问题,还提醒我,朱安已经有同学在写了,你还愿继续写吗?如果写同一个物的话,最后会比稿,看谁写得更好,才能上稿。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上不上稿目前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是希望先通过写一个人物能把握好写人物稿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再换题也是一样达不到效果,于是决定继续修改这篇稿子。
我重新调整完文章和结构和一些写法之后,重新发给天天老师,天天老师也把稿件发给了柳叶老师,她们非常负责,帮我做了一些修改和批注。从这些批注中,我发现了自己稿件的两个问题:
一是太啰嗦,语言不够简炼,主要原因应该是对于素材与主题间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所以看到觉得好的点都想往上放,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这一点老师的课程中也都讲到过。
二是习惯写长句,喜欢论述,故事性和可读性比较弱。这一点,在我后来对比了@舒欣上稿的那篇爆款朱安后,更是得到了验证。这一点也提醒我,写新媒体文,一定要在保证文章内容质量的前提下,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不能自嗨。
在二位老师的指导下,正文终于改得差不多了,但这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文章的开头。一个好的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但是,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结合文章的内容写出一个好的开头,也并不容易。为这个开头的事情,我愁了一天一夜,天天老师跟我说,让我把思路打开一些。我实在没办法,最后干脆找来拾遗上面的十几篇人物稿的开头,一个一个看,是怎么写的。然后又在简书看到一位学员总结的“新媒体人物稿常用的12中种“凤头”写法”。我归纳了几种开头的模式,然后仿照着写了3、4种不模式的开头,把自己感觉还行的2种发给天天老师看,天天建议我用第2种。
我就在第2种开头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发给老师审核。以为这下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了。后来,天天老师把稿子发给柳叶老师和丹老师看了,他们对开头又做了一些修改,语言更加精炼,表达更为精准。有的地方虽然只是修改一两个字,调整一下前后顺序,感觉就不一样了。真的是高手。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交稿,文字过了关,就配图,打包。这也是考验细节的地方。图的质量自不必说,一定要好,有的地方找不到合适的图,还需要PS一下。我用到一张朱家台门的图片,网上找到的都是彩色图片,与文章背景风格不符,我就用PS把它改成黑白图片,稍微加个做旧的滤镜,看上去就协调很多。发给编辑老师的时候,也一定按照要求,照片编号,插入位置都检查无误再发。我觉得有一点比重要的是,既然是要投稿,那一定得先过自己这一关,先把自己能把握到的质量要做到位,这也是对编辑老师的一种尊重。最后终于算是完成了一篇还算达标的稿件。
以上是我写出这篇稿件的完整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最大的收获得就是对于新媒体文的写作有了一点“入门”的感觉,掌握了一些写新媒体文的标准和方法。至于写作水平,一定是需要持续的训练和累积才能慢慢得升上来的。
最后发内心地感谢一下写作营的各位编辑老师,你们的敬业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远超出我的预期,你们对于写作的热情和追求我很敬佩,你们的真诚和无私的指导让我很感动。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能有点用,也祝大家通过写作营能够收获到自己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