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到压力的时候,会感觉到焦虑;即将面对未知的事物的时候,会感觉恐惧。
焦虑和恐惧都是人的正常反应。但是,我们不能只是陷于焦虑和恐惧中,垂头丧气,惶惶不可终日,而影响自己和身边的人的情绪。
有一个公司,因效益不好需要裁员,三个前台中要裁掉A和B。
前台A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开始抱怨、指责和散布小道消息。想着马上要被裁掉,工作中时常恶声恶气,甚至有时还各种刁难,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欠她的。
前台B得知消息后,经过短暂的思想调整,很快就振作起来,并没有因为马上要被裁掉而怨声载道。工作甚至比以前更用心,笑脸相迎,有问必答。
最终,公司看到前台B工作态度端正、业务熟练,仍然把她保留在前台岗位。真正被裁员的只有前台A。
可见,我们做事情的态度是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的。
焦虑和恐惧都是因为对已发生的事情后悔和对未来的事情担忧。我们唯一能拥有的就是当下,能做的就是集中精力把当下该做的事情做好。
如果当下是顺利的、开心的,我们很容易接受;如果当下是痛苦的、烦恼的,我们就会产生抗拒心理。可是无论我们如何抗拒,发生的已经发生了,不会因为我们的抗拒而改变。
我们需要承认这个事实,并且接受它。“接受”不是指消极的接受,而是在接受现实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行动。这样远比愤怒和失望情绪下的消极行为,更能带来理想的结果。
故事中前台B的情形就是如此,抛去负面情绪,积极努力的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问题,最终她也得到了她期望的结果。
“不乱于心,不因于情。不畏交来,不念过往”。我想丰子恺先生的意思也是:要专注于当下,获取生命的力量,感受喜悦、平静和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