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蛇溪
白蛇溪在利福镇的西北面,原来是一个行政村。2016年与靠近卧云界的三岔湾村合并,更村名为“白龙村”,盖蛇形似龙,故名之。
其实,所谓“白蛇”之“蛇”者,实为“石”音之讹传也。卧云界西头尾端东南侧,溪沟深切,断崖裸露,石色纯白。所谓“白蛇”者,其实就是“白石”的谐音而已。白石之崖下的溪水,沿着卧云山界的东侧一直向北流去,过凤栖、官庄、金家台以及龙头,从小河口处汇进了澧水!
白蛇溪附近不远处有一低平处,北有低山相抵,南有三岔湾山的余脉包围,若遇大雨天气,山洪携带山石下山,汇集于低平处,天晴后则为无水的卵石滩,故被人称为“干滥子”。
二、三岔湾
从白蛇溪的南岸,也就是白蛇溪村和三岔湾村合并后的村部白龙村村部旁往西北部走,公路就一直在向上曲折的爬坡。在海拔680一一700米的山垭上,是白龙村蔬菜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再从此处向西北走一段下坡路,大概不到三里路的距离,就到了三岔湾。
三岔湾是一个山上村落,海拔在620至 680米不等。所谓“湾”,察其地形,不过是卧云界从东北往西南的尾巴向南向东一摆而形成的余脉而已。这里山势起伏,古时山道有三岔,可通桑植,永顺和龙山,有垭有湾,故曰“三岔湾”。听当地人讲,经三岔湾过卧云界山背处,有一个叫马桑坳的地方,那是经桑植去贵州和四川的交通要道一一那地方,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哩!
在初冬晴日午后的阳光里,三岔湾的路边老村里,有旧的木屋岩塔,更多的是新修的砖石楼房,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曲折蜿蜒的硬化公路下,有残留的稻茬的水田一坝坝在冬阳下闪动着鳞光,有这一谷那一垭上熟地边一秆秆干枯的芦获穗序在冬阳下晃动着银光一一整个的三岔湾在初冬午后的阳光里显得非常甜美而宁静!
三、卧云界
其实,卧云界之西已经不像白蛇溪和三岔湾属于桑植外半县的利福塔镇了,而是属于桑植内半县的上洞街乡。卧云界是清朝雍正之前桑植内外半县的分界。所谓“卧云”者,大概是极言其高,云雾只能卧栖于其山而已。
卧云界的山界很长,估计超过了十公里以上。卧云界东西两侧的植被大相径庭,东山一侧有高大的林木,西山一侧则多为矮小的灌木。在山脉之西侧往北走,则是廖家村镇,往西走,则是上洞街乡,与永顺万坪接壤。
当我来到卧云界村的时候,与一村民交谈,他说,所谓卧云界,不过是先有我们这个在天上云端的卧云界村庄,才有卧云界的山脉名称的。或许这是这里村民的自豪吧,我没有与他辩谈先有山脉名还是先有村庄名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