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仁心”与“仁行”

“ 仁心”与“仁行”

作者: YuMoo555 | 来源:发表于2022-05-15 03:53 被阅读0次

    当我们已经用心去感悟过了天道,已经“知”了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去行了。那么在圣人口中,我们又该怎样去行呢?哪样的行为才是正道的呢?

    子日:“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运用反问,表达了其实仁离我们非常的近。也就是说它一直存在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愿意去追求仁道,其实那个真正的仁,就已经属于我们了。

    子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孔子表达的是:我们一定要与有仁德的事物待在一起,就如当我们和一个有仁心的人相处时,我们的心也会不断被他感化,而且这个仁不但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本书:就如我们读一本书一样,一本书向我们传达的仁心,我们也会在不断地阅读中学习。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怎样的品行才会近似于真正的仁呢?孔子呀,将它总结成了四个字:刚毅木讷。刚,就是那个属于自己的坚守;毅:就是自己对于一个事情的坚毅;木:就是一个人原初的质朴;而讷,表达的就是我们少言。刚毅,就是我们对心中的道德坚守,木讷,就是我们抱着一颗质朴的心少言多行得去学习。只要有了方向,有了坚守,有了本分才能近仁。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在这里表达的,就是一个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会有仁德的。当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个油嘴滑舌通过拍别人马屁来博取利益的人,这样的人更注重的是说,而不是真正的去通过努力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然而真的巧言令色的人都不是好人吗?正如子贡,子贡他就是一个返例,我们知道在自贡学到知识之后,他会不断地把自己学到知识去不断地讲给其他人听,在这个讲之中,为的不是利益,而是真正的外推,当然,他需要通过一些精彩的演讲去吸引学徒,这样的演讲能博取他人的心,但却不是为了利益方面的,所以这样的巧言令色,当然不是不仁。所以儒家判断你是否有仁,当然就是看你是否有行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仁行”。

    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演员去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的就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克己复礼呢?克己可以被我们理解成内在的去反省去不断“检修”自己。而复礼,其实就是一个外在的推。当你有真正的人心时,克己其实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当你在课堂上违反了规则,老师又要惩罚你是。你只会认为老师是在单纯的惩罚你,对吧。其实不是的,这个惩罚虽然是一种外在的规则,但是如果你的仁心真正明亮,它就是一个内在的修己、律己。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一章跟孔子所说的刚毅木讷非常相似。在这一篇对话中,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这五个德目。都是仁心的外显,你一旦做到了这些就真的离仁不远了。

    我们通过孔子到许多对话可以知道仁心,其实是与仁行连在一起的。当我们有了那一颗真正的心,行出来也就不会是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仁心”与“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sv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