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仁心”与“仁行”

“ 仁心”与“仁行”

作者: YuMoo555 | 来源:发表于2022-05-15 03:53 被阅读0次

当我们已经用心去感悟过了天道,已经“知”了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去行了。那么在圣人口中,我们又该怎样去行呢?哪样的行为才是正道的呢?

子日:“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运用反问,表达了其实仁离我们非常的近。也就是说它一直存在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愿意去追求仁道,其实那个真正的仁,就已经属于我们了。

子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孔子表达的是:我们一定要与有仁德的事物待在一起,就如当我们和一个有仁心的人相处时,我们的心也会不断被他感化,而且这个仁不但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本书:就如我们读一本书一样,一本书向我们传达的仁心,我们也会在不断地阅读中学习。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怎样的品行才会近似于真正的仁呢?孔子呀,将它总结成了四个字:刚毅木讷。刚,就是那个属于自己的坚守;毅:就是自己对于一个事情的坚毅;木:就是一个人原初的质朴;而讷,表达的就是我们少言。刚毅,就是我们对心中的道德坚守,木讷,就是我们抱着一颗质朴的心少言多行得去学习。只要有了方向,有了坚守,有了本分才能近仁。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在这里表达的,就是一个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会有仁德的。当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个油嘴滑舌通过拍别人马屁来博取利益的人,这样的人更注重的是说,而不是真正的去通过努力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然而真的巧言令色的人都不是好人吗?正如子贡,子贡他就是一个返例,我们知道在自贡学到知识之后,他会不断地把自己学到知识去不断地讲给其他人听,在这个讲之中,为的不是利益,而是真正的外推,当然,他需要通过一些精彩的演讲去吸引学徒,这样的演讲能博取他人的心,但却不是为了利益方面的,所以这样的巧言令色,当然不是不仁。所以儒家判断你是否有仁,当然就是看你是否有行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仁行”。

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演员去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的就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克己复礼呢?克己可以被我们理解成内在的去反省去不断“检修”自己。而复礼,其实就是一个外在的推。当你有真正的人心时,克己其实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当你在课堂上违反了规则,老师又要惩罚你是。你只会认为老师是在单纯的惩罚你,对吧。其实不是的,这个惩罚虽然是一种外在的规则,但是如果你的仁心真正明亮,它就是一个内在的修己、律己。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一章跟孔子所说的刚毅木讷非常相似。在这一篇对话中,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这五个德目。都是仁心的外显,你一旦做到了这些就真的离仁不远了。

我们通过孔子到许多对话可以知道仁心,其实是与仁行连在一起的。当我们有了那一颗真正的心,行出来也就不会是问题。

相关文章

  • 仁心与仁行

    儒家最提倡的就是仁,希望我们能够活在仁之中创造仁,那么仁又分为内和外,也就是仁心与仁行,仁心与仁行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 仁心与仁行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心是内在的,人仁心是要往向外推的。向外推的体现就是仁行,仁心与仁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

  • 仁心与仁行

    在前面,我们学过了知行合一,而知行合一 也就是要有仁心,还要有仁行。而仁心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并且每个人存在的都一样...

  • 仁心与仁行

    仁心,想必每个人都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才能拥有仁心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这一段 子曰:“仁远乎哉,...

  • 仁心与仁行

    在之前,我们讨论过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在儒家的义理中,逻辑上是先知后行,但是在时间线上,事实上知行是要合一的。那么...

  • 仁心与仁行

    行对于儒家来讲是很重要的东西,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仁。那么在本篇文章我要进行论述的是,我们在行的时候要如何去行才...

  • “ 仁心”与“仁行”

    当我们已经用心去感悟过了天道,已经“知”了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去行了。那么在圣人口中,我们又该怎样去行呢?哪样...

  • 《论语》——“仁心”与“仁行”

    我们一已经学习了什么是“仁”并且来了解了用仁心感悟天道。而我们在知道如何“知仁”之后,就要知道如何“行仁”。 子曰...

  • 小叙孔门之孝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若于论语开头处留了这么一句话,凸显了孝在儒家沉甸甸的分量。在孔子看来,仁心仁行方谓之...

  • 从“吾欲仁斯仁至矣”到“人人皆可为尧舜”

    在前面,我们很详细的说了“仁心”与“仁行”,那么今天,我来说一说:何以能“知行合一”。 孟子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仁心”与“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sv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