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心与仁行

仁心与仁行

作者: DJ大队长 | 来源:发表于2022-05-13 10:33 被阅读0次

仁心,想必每个人都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才能拥有仁心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这一段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按照孔子的说法,仁很容易实现吗?其实并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仁远乎哉!”,实现仁心是非常远大的志向,基本上很难做到!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个意思大概就是,孔子认为,仁是以精神内在的道德修养为美,你应该去怎么做,这是你的仁心应当知道的!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想在这里面表达的意思就是,刚、毅、木、讷之人,已经离“仁”非常近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巧言令色之人,不可能会拥有仁心!“巧言令色”为什么会“鲜矣仁”?因为这种人,只会说些好话,实际上心里想的并不好!这种人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敷衍!但是所有“巧言令色”之人都一定不“仁”吗?我认为并不一定,毕竟孔门是弟子之一的端木赐也是擅长去游说,更何况端木赐,他是因为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才加入的孔门,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他已经有了仁心,所以,“巧言令色”也是分道德层级,就比如说这个道德图谱表这样可以从中看出,子贡的“巧言令色”,应该已经在理性层与道德层之间徘徊了!所以也不一定是所有的“巧言令色”之人都会“不仁”!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有一次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这样回答他:“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回答:“请老师为我指点其目!”孔子听自己得意的学生这么说,当然愿意给他指点,他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回答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礼和仁在这当中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如果你无礼的话,那么你就会显得麻木不仁,这样已经不可能有仁了,而“礼”礼我认为就是“仁”的功夫,“仁”则是“礼”的主意!

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张也来问“仁”是什么(等下,为什么我想笑)!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把子张说的很不理解,子张于是“乘胜追击”,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得人焉, 敏则有功,惠泽足以使人!”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则提起过哪几个“德目”呢?一共有五个,是“恭”、“宽”、“信”、“敏”、“惠”,这些东西都跟“仁”有关,他们都是能成“仁”的根本!这也就是你能去做“仁行”的原因。

总结一下,仁行是要像孔子说的那样,礼和仁是相互的!这样你才能够做到仁行!

相关文章

  • 仁心与仁行

    儒家最提倡的就是仁,希望我们能够活在仁之中创造仁,那么仁又分为内和外,也就是仁心与仁行,仁心与仁行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 仁心与仁行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心是内在的,人仁心是要往向外推的。向外推的体现就是仁行,仁心与仁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

  • 仁心与仁行

    在前面,我们学过了知行合一,而知行合一 也就是要有仁心,还要有仁行。而仁心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并且每个人存在的都一样...

  • 仁心与仁行

    仁心,想必每个人都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才能拥有仁心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这一段 子曰:“仁远乎哉,...

  • 仁心与仁行

    在之前,我们讨论过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在儒家的义理中,逻辑上是先知后行,但是在时间线上,事实上知行是要合一的。那么...

  • 仁心与仁行

    行对于儒家来讲是很重要的东西,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仁。那么在本篇文章我要进行论述的是,我们在行的时候要如何去行才...

  • “ 仁心”与“仁行”

    当我们已经用心去感悟过了天道,已经“知”了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去行了。那么在圣人口中,我们又该怎样去行呢?哪样...

  • 《论语》——“仁心”与“仁行”

    我们一已经学习了什么是“仁”并且来了解了用仁心感悟天道。而我们在知道如何“知仁”之后,就要知道如何“行仁”。 子曰...

  • 小叙孔门之孝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若于论语开头处留了这么一句话,凸显了孝在儒家沉甸甸的分量。在孔子看来,仁心仁行方谓之...

  • 从“吾欲仁斯仁至矣”到“人人皆可为尧舜”

    在前面,我们很详细的说了“仁心”与“仁行”,那么今天,我来说一说:何以能“知行合一”。 孟子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心与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pp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