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我们与恶的距离(一)

我们与恶的距离(一)

作者: 阿傻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13:21 被阅读1次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精神病医学35名精神病专家联合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称特朗普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精神病。这一指控在美国精神病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特朗普的当选被誉为当年最大的黑天鹅,尽管他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政策均被许多人攻击,这些却都没有遭到公众的反对,唯独这个精神病的指控,引起了精神病学界强烈的反对。因为这35名精神病专家违反了美国精神医学界的一项规则——戈德华特规则。

我们都知道,精神病的鉴定会对人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被鉴定为精神病的人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处以死刑,普通人如果被诊断为精神病则会引来周围人的异样目光。美国为了防止精神病医生滥用手中的权利,制定了这项戈德华特规则,也就是只有在亲自为一名患者进行诊断后才能做出诊断结论。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精神病人只能被关在疯人院,人们把他们关到肮脏的地下室,任其自生自灭。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精神病是鬼进入了人体。所以就在这些病人头上,这样就可以将“魔鬼”放出。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有些医生就给病人注射胰岛素,让他们低血糖,甚至陷入昏迷来治疗病人的狂躁与幻想。再后来,医生发明了切除病人的前脑叶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切除前脑叶的人没有思考,没有情感,只剩下了呼吸。这种治疗方法甚至在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只是,这个奖项被看做诺奖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时至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依然随处可见, 我还记得小时候,家人告诫我,住在不远的某某位邻居是疯子,要离他远一些。那时的我,看到这位“疯子”,自然会面露鄙夷,远远躲开。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狂躁、抑郁或是自杀,却鲜于关注他们内心的挣扎。

《清单革命》这本书把医生的错误分为无知之错与无能之错,而人们对于精神病的认知和治疗多半属于无知之错。从1949年发现氯丙嗪,到2002年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问世,再到2019年美国FDA审批通过新型抗抑郁药,精神病的黑暗角落正在被一点点地照亮。也许消除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也不能苛求每一个人对他们心怀关爱。但至少我们可以说,他们没有道德问题,他们,只是生病了。

相关文章

  • 我们与恶的距离(一)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精神病医学35名精神病专家联合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称特朗普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精神病。这...

  • 我们与“恶”的距离——拆读《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读了一本哲学思考书《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本书的作者拉斯.史文德森是一位哲学系教授,也是一位国际非虚构类畅销书作...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都说是多事之秋,可如今才刚入夏,这“人世间”却犹如下了一场磅礴大雨,令人寒凉入体,不颤而栗。 昨天有个微博热搜稳居...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零。

  •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想用打字的,就用手写的了。

  • 《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在看这部剧,感触挺深的,正好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也让我越来越模糊对于好人、坏人的定义。 就像剧里的王律师说的...

  • 我们与恶的距离

    文/信真 前段时间,有一部蛮火的台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很久之前室友就强推我去看,但一直没看。昨天一口气把它看...

  •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一部十集的台剧,9分+的评价,道出了普通人面对恶的状态。 这部剧,从几个为害社会的故事讲起,悲剧发生后,对加害家庭...

  • 我们与恶的距离

    得未曾有 满心温柔

  • 我们与恶的距离

    电视里面林晓明杀人案件看着是偶然,实则是必然。小时候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心理的缺陷,从小一个人关在小黑屋里,没有大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与恶的距离(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te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