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设计下的现代社会,我们还敢大声疾呼我们是社会主义者么。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设计,我指的并非是艺术上的设计,而是商业化下的产品的设计,以及它的发展后衍生出来的、影响大众思维的意识形态。当我们开始思考现代化下的各种精心设计时,就开始变得和周围不一样了。服饰、包包、饮品、电影、手机、去动物园看动物、逛商场,所有的所见所感无不是设计出来的,我们应该如何与之相处,极为激进的排斥肯定是不可能的。
看电影为什么是作为休闲的艺术活动嵌入日常的,尤其是大多数的商业电影,它让人爽的、刺激的、激增多巴胺的。电影是艺术形式毋庸置疑,那么简单的逻辑是,难道艺术就是让人爽的、刺激的、激增多巴胺的么?不全是,但一部分是有这个功效。电影作为比喻,可以比作大部分其他事情。像写文章,我要按照文章一定的格式、写法、设计来写,可是为什么?我又不赚钱,所以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的牙膏挤完了,牙膏包装已被我卷到最小状态不能再卷了,该换新的了。读书又为了什么,我以为,四个字:永不妥协。具体表现是什么,或许有很多种,但可以是保持思考。
抗争是相对性的。无需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全体,自己的理论多么完整多么系统,要如何说得通——没必要,也不可能。萨特、哈耶克等尚且做不到。做一个相对抗争主义者,以证明存在的价值,尽管这种存在客观也许真的是可怜的,但没关系,语言的魔力我们无法突破也是正常的。放弃他者在自己心中作祟,换取自由。尼采说得好,放弃尼采,才更接近尼采主义者(大意)。
听一首音乐,音乐也是设计好的。如果想反音乐要怎么做,砸它?我们只能砸乐器但砸不了音乐,要进入音乐的范畴里反思它,可以用摇滚、死亡金属等方式。可能还有更好的方式,我不是一个音乐专业人士。我只配听音乐,而没有资格从音乐内部反思。但那也没关系。遇到鄙视我们的人,或者嫌弃我们听的音乐风格的人,不要反驳,反驳会让反驳者和挑事者一样愚蠢。所有利用知识让自己显得高人一定或放肆的欺压他人者,本质上就是霸权主义,就是军阀。现代社会的宽容度在我看来依然不够高,任何社会,至少,要允许一个老实人的存在,即一个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人并就某种规律生活的人,不要去打搅ta。我小时候打架频率不高,所有的打架起因都是因为看到有人欺负老实人。闲来无事主动欺负人的人,两个字:该死。
我上学时特别喜欢圣雄甘地,尽管现在也不了解他。但慢慢至少明晰一些,一个复杂体既有让人钦佩之处,也有作秀、标志和代言人的功效,以及其他更多。儿时崇拜领袖,长大了鄙视领袖,再长大一点,假设自己当领袖自己愿意么?我不太愿意。基于学习、经历和经验知道,事情或事物和人在变化,主张也在变化。即便是自己的真实主张,最后也很难不扭曲、不变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