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斯多葛哲学异常丰富,原因之一是哲学家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看待世界有不同的视野。
众多斯多葛哲学家中,有一个人非常特别,那就是爱比克泰德。他对斯多葛派学说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和突破,是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哲学家,是集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者。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伦理学的思考上,重心性实践,主张遵从自然过一种自制的生活。
很多人非常喜欢他,将其奉为自己终身导师。马可·奥勒留自称是他的私淑弟子;奥古斯丁深受爱比克泰德的影响;边沁说:“有一次我到外地去迷了路,并且饿了,就坐下来休息两个小时,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爱比克泰德的《伦理学袖珍》这本书,把它当作晚餐。”
写出能当做晚餐哲学书的作家,比起为几个简书币奔忙,是否更有成就感?
用知识解放自我。公元55年,爱比克泰德出生在赫拉波利斯的一个奴隶的家庭,赫拉波利斯位于罗马帝国的东部弗里吉亚。他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意味着“得到”或“后天”,这真是一个特别的名字。
60年他被卖到罗马,主人是爱帕夫罗迪德,原为尼禄的奴隶,获悉成自由人后做尼禄的秘书,权重一时。为奴期间,爱氏展示出了哲学天赋,在听了斯多葛哲学家鲁佛斯的课后,对斯多葛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帕夫罗迪德很器重他,允许他跟随鲁佛斯学习斯多葛哲学知识。
盖阿斯·穆索尼斯·鲁佛斯的作品,包括“主张女性接受平等教育,反对婚姻中的双重性标准”的论述,爱比克泰德平等主义思想的诞生,很可能得益于其老师的教导。爱比克泰德成为其最为有名的学生,并从奴役中得到了解脱。他从小身体孱弱,一条腿残疾。他的残疾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其主子摧残,一种说法是因为小儿麻痹症造成。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你是一个奴隶,自由的言谈不是适于你的。在你亲自学习服从规则之前,你绝不可能在写作或者阅读中为别人立下什么规则。在生活中就更其如此。”
谁又不是生活的奴隶?你只能依靠自己获取知识解脱。
公元94年,国王图密善担心哲学家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将对自己的王位构成威胁,他把爱比克泰德驱逐出罗马。爱比克泰德在希腊西北海岸的尼科波利斯开始了流放的生活,他建立了一所哲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一直到与世长辞。
爱比克泰德一生简朴,生活在一间小屋子里,一张床,一铺席,一盏清灯,就成了物质生活的全部。
他终身未婚,却收养了不少孤儿。也有书说他有过婚姻,但是目的是为了照顾收养的孩子。
和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爱氏本身没有著作,他的学生阿利安记录了他的许多谈话,并整理为《爱比克泰德论话集》,以及从中辑选的《手册》,他的思想由此得以保存并流传于世。
行善是为了永久自由。莫提默·艾德勒在《哲学的底色》中说,哲学六大主题是“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哲学试图找到问题的本源,但知识很难验证一切,所以顿悟变成了宗教手段。
朋友,不能改变生活的哲学,很难让人发自内心相信,对吗?
在爱比克泰德看来,美好人生并非将诸多规则一一列出来,然后机械的遵守它们,而是自然地让我们的行动和愿望保持和谐。我们不是为了赢得上帝的宠爱或者是他人的仰慕采取行善,而是为了收获内心的宁静,获得永久的个人的自由才去行善。善良是一个平等的机会,大门向每个人敞开:无论他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他是否受过良好教育。
爱比克泰德推崇踏踏实实的提高道德修养,而不赞成那些标新立异、惹人注目的或者华而不实的行善。那些满腹经典的哲学教授无比嫌恶看着那些没有系统经受培训的人,忘记了哲学是安慰人生的智慧,应该解决真正人的问题。爱比克泰德用满腔的热情,把自己的信息清晰地传递给追求高尚人生的所有人。
有一家瑞士的疗养院,专门收容神经衰弱症及心理失衡症的的病人。疗养院的院长在所有的病人进来的时候,一定会送给他们一本书,就是爱比克泰德的《伦理学袖珍》。
为美好人生开出处方。爱比克泰德意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他用毕生的心血,为无人们勾勒出一条通往幸福、满足和宁静的道路。具体围绕以下三个要点:克制欲望、履行你的义务,学会清楚的考虑你自己,以及在人类这个大的群体中你的各种关系。
他的著作中很容易发现人们祈祷时候所念叨的话语,如“让我平静的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让我勇敢地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识别哪些事情我可以改变,哪些事情我无法改变的智慧。”这是斯多葛哲学践行者熟知的话语。
爱比克泰德的思想,是现代自我管理哲学的主要根之一。现代社会把职业成就、财富、权力、出名视为渴求、仰慕的对象,但爱比克泰德却把它们看成是昙花一现,认为它们与幸福无关。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你正在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注重行动的说服力。爱比克泰德很清楚地认识到行动的说服力。他劝诫自己的学生不要沉醉于华而不实的理论,应该把他的教诲积极地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况中。因此,他一直努力地以一种新颖的、富有挑战的手段,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激励读者不仅善于思想,而且善于作为,锲而不舍的去培养品格,收获富有意义,高尚完美的人生。
他常说的话语是:
假如你想做事,就得养成做事的习惯。假如你不想做事,就别去沾边;不要把信仰悬挂在墙壁上;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主宰的人是没有自由可以享受的;对所有的人来说,思想和行为都源于一个出处,这个出处就感觉;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信心来自谨慎。
爱比克泰德坚信道德素质的提高,既不能指靠身出名门,又不能指靠时来运转,而依靠的是你每天对自己不懈的雕琢。
他认为,一个人修德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要接受告诫。要命令自己的欲望遵从正确的理性,摆脱病态的情绪,获得灵魂的平静。第二,要接受训练。每天检查良心,保持警觉,逐渐与别人成为真正的兄弟,最终成为世界主义的公民。第三,在接受告诫和训练之后,还要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让我们即使在睡眠、喝醉酒或忧郁的时候,也不会表现出未经检点的态度。
他认为人还要加强意志方面的训练。善恶的本质在于意志,意志可以克制自身,此外没有东西可以克服它,要用主动的意志去克服罪恶,要主动愿意去行善,因为所有的毁灭都是由内而生,而救援也是由内而生的。克制和修正邪恶的意志,是每个人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爱比克泰德对借用哲学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做法嗤之以鼻,他推崇简明的表达,鞭打沽名钓誉者,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高尚、美好,提出许多有益的思想。
当思想被应有与现实生活中,为品格培养发挥了作用,他才觉得获得了成功。从一定道理上讲,他是一个真正行善的人,是一个真正摆脱了奴役的人。我的朋友,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