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毁灭”过地球么?
在丹尼尔.夏皮罗的工作坊里地球被毁灭过N次,少数几次没被毁灭的场景却以另一种形态让在场的人更陷入深思。
工作坊的开头特别简单,按照通常工作坊的程序进行暖场和分组,参与的人员被分为了好几个组,而每一个组建立成为一个部落。
接着每个部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以内回答几个颇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来界定部落的标志性特点,且所有问题都需要达成共识以后才能算数,不能投票表决,也不能是少数服从多数,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违反与会者的三观。比如以下的问题:
- 你的部落是否赞成死刑?
- 你的部落是否赞成堕胎?
- 你的部落最重要的三个价值取向是什么?
各个部落以自己的形态来讨论这些问题,或激烈,或安静,或无所事事。
突然间,规定时间到。
一个外星人从天而降,以诡异的声音宣布到“你们这些可怜的地球人,我是来毁灭地球的。你们所拥有的唯一机会是你们要从刚才的部落群中选出一个能够代表你们所有人的部落,你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接受这个部落的价值观,不能改变这个部落的任何价值取向,你们只能进行三轮谈判,如果之后还不能完全达成一致”,外星人嘶吼到:“我将毁灭地球!”
经过白热化的三轮谈判后,地球毫无悬念的被毁灭了。。。
这是丹尼尔一个颇为经典的“部落练习”的工作坊,参与他工作坊的既有法律、商业、心理和政治专业学生,也有欧洲、中东、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的重量级政商领袖。他们不乏理性的大脑和常年的领导力,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眼睁睁的看着地球被毁灭。丹尼尔说出了背后的秘密:身份人(homo identicus)的人类行为模式。
“我是谁?”
“我要来自哪里?”
“我要去哪里?”
这三个人生终极问题基本上也是在界定一个人的身份,关于身份的话题,之前有篇短文叨逼叨了一下。[cc说]身份的迷局
人本质上是追求身份认同的动物,所以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某个特定团队的成员,而当这个特定团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被养成一个部落。
为了部落.jpg
对身份的威胁则会引发部落效应。部落效应的目的在于保护身份免受伤害,但其实往往会让人反受其害。因为随着你笃定你自己的身份,进入自我保护状态,也就更失去了协作互助的可能。部落效应基本上是一种对抗性的,自以为是的封闭心态。它会呈现以下的特色:
- 对抗
- 自以为是
- 封闭
部落效应会像是一颗包裹着毒药的糖果,诱惑人陷入安全感的错觉。
这让我想起最近参加的一个工作坊中有一个游戏环节是“贡献者”游戏,也就是每个组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才能得到相关的奖励分值,当然其实大家都知道奖励分值也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其中一项任务是要找一双紫色的鞋子,正好我们对方组有一个女生当天穿了一双紫色的鞋子,我们组很开心啊,直接找这个小姐姐沟通后就准备带小姐姐去交任务(任务就找到紫色鞋子并带到裁判眼前),突然半路上对方组的组长杀出来,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带那个小姐姐去交任务,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也会得到这个任务的分值。1分钟内,冲突就上升到白热化阶段,进展快的让我们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游戏后我们反思了这个环节,之前都不认识的几个人在变成一个组以后为什么身份的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就是受到了部落效应的诱惑,暂时的眩晕会让人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这就是处于了U理论中的Downloading状态,基于stereotype(刻板印象)做出的本能反应。
在《小集团的思维》中欧文.L.贾尼斯就提出:“身处决策小集团会使得人们无意识地用对相互间共识的验证,取代个人批评性的思考和对现实条件的检验。“
欧文·贾尼斯(Irving Janis)对群体思维还有个著名的定义,指“高内聚力的决策群体不惜一切代价达成共识,压制不同意见和不同方案支持者的思维倾向”。一般情况下,群体思维使组织很难质疑自己的假设,从而难以接受新的思维模式。但是群体思维的坏处远不止于此,它还会导致一些团体做出不合理的决策。许多著名的商业失败案例都归咎于群体思维,例如瑞士航空公司的倒闭和安然公司的崩溃。
这种群体思维还有8个显著的特征
①无敌幻想:相信群体不会失败。
②道德性:相信群体动机天然就是好的和正确的。
③合理化:倾向于“搪塞”矛盾的信息或数据。
④成见化:将群体的反对者说成邪恶或愚蠢的倾向。
⑤自我审查:群体成员怀疑自我的倾向。
⑥一致性幻觉:坚信沉默等于同意
⑦思想卫士:自我指派思想警察,积极地把可能挑战群体假设的信息隔离在外。
⑧服从:将异议者视为不忠的倾向。
给自己时间,抽离后及时识别自身出现的部落效应不失为应对方式之一。
最近红队策略的提出也是很好的一个对应部落效应的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