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燕雁无心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解析:
作者简介: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著有《白石道人诗说》,姜夔词风以清空骚雅标格,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
这首词以冬季日暮、寒山欲雨为背景,委婉传出作者意欲归隐的幽微复杂心态。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景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译文:
大雁和小燕似乎无心赏景,从太湖西畔随着飘忽不定的流云向天边飞去。只留下几座孤峰,默然中又仿佛在互相低语:黄昏时将下大雨。
本打算留在甘泉桥畔,与唐人陆龟蒙相伴同住。但如今又怎么样呢?凭栏怀古,只看见残败的杨柳上下飘舞。
详细解读: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上片亦实亦虚,清美畅达。首二句自然超脱。次二句拟人含情。沈祖棻云,“燕雁或者有知,而以‘无心’为说;山峰纯属无知,而以‘商略’为言:此便是夺化工处。”“燕雁”者,随云飘逝,纯任自然,机心不存,无所羁绊。雁过西湖飞者如此,文士心中情怀亦是如此。其指随云振翅之“燕雁”则实,指已“随云去”之幻影则虚。眼中之实见与飘零文士之征象融而为一,语简义丰。
“数峰”二句,立意新巧,勾画江南烟雨,外现凄苦情悰,情化自然景物,最是白石本色。“数峰”为眼见,“清苦”为心感,“商略”、“黄昏”、“雨”字字含情。”《翠楼吟》云“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既忧国运渐趋黄昏,又营微弱晚晴气象,其微茫希望之萦绕,与此不同。
过片首二句,“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与“燕雁”之“无心”、“随云”彼此暗合。然人又岂能无心?有心人方见无心雁,且感受“数峰清苦”。与首二句遥相对应,彼孤落之“雁”自当随云归往燕地,己飘零之文士亦当共天随住第四桥边,此则暗示寻觅精神之归宿。另,留意“燕雁”。北飞之“燕雁”见证家国悲哀,与惯常衡阳之南雁大不相同。数峰何以“清苦”,洒雨何以“黄昏”,承上句可有此深解,此则南宋小词之普遍意义乎?
结句“今何许”三字一提,似问似叹,亦问亦叹,深沉之语益见往复之情,见共天随住第四桥边之无望矣。《白雨斋词话》言“感时伤世,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结句既有今古之意,则“燕雁”此说可通,且以此释“燕雁”正合结句深刻之意。
姜夔《诗说》言“小诗精深,短章蕴藉,大篇有开阖,乃妙”,此篇正极蕴藉,其被推为短章“绝调”,亦姜夔“精思”之功力使然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