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外冷的姜夔(3)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7-08 12:55 被阅读0次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欣赏姜夔独有的叙事方式,聆听他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感悟他流寓之际飘零孤独的灵魂絮语。

    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商略:商量、酝酿。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天随:即陆龟蒙。何许:何处,何时。

    词意:

    北雁悠然自得,自太湖西畔随着白云翩然飞去。数座山峰阴沉愁苦,仿佛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真想在第四桥边,跟天随子一起隐居。如今算什么世道?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参差不齐的衰柳,兀自在空中飞舞。

    小词色调冷峻,素淡幽远,似雪中寒梅又如瘦石孤竹,在灵动飘逸的笔致里,在隐秀清虚的意境中,呈现出一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语)的隐士神韵和道家风骨。

    然而,他毕竟还在风尘之中。

    燕雁可以无心,活得自在逍遥,他却为了生计羁旅飘零,居无定所;太湖畔的几座山峰沉寂阴郁,正默默地酝酿着一场凄风苦雨。多想跟天随子作伴,在第四桥边筑庐隐居,忘却这尘世的烦忧。

    可,登高凭栏,映入眼帘的只是纤弱的残柳在风中乱舞而已。

    这样的心境,如何产生具有道家风骨的隐士神韵?这看似矛盾的因果关系里是否隐含一些必然的成分?

    这,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但我必须耐下性子,去发现端倪,找出原因。

    不妨再回顾下姜夔的身世。

    姜夔父亲早逝,幼小的他一直随姐姐生活到成年,后四次参加科考,均无功而返。仕途不顺的他开始游历江淮、扬州等地,但看到的都是满目萧条破败的景象,内心时时郁积着一股家国之恨和伤时之痛。

    大约1185年,他有幸结识了当时的诗人萧德藻,两人情趣相投,成为至交。萧德藻随后将姜夔介绍给了早已名满天下的杨万里、范成大等人,他们一看姜夔作品,都十分激赏推崇。

    此词是姜夔1187年前往苏州拜访范成大,途径晚唐名士陆龟蒙隐居之处时所作。

    姜夔对陆龟蒙心仪已久,一直梦想有朝一日达到无所挂碍的悠云闲水般的境界。然而由于家境、际遇的不同,姜夔前行的道路上荆棘丛生。

    一方面是国家山河破碎,处于风雨飘摇的日暮黄昏,一方面是自己空有报国济世之心,却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一席之地,于是他自然限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尤其当他道经陆龟蒙故居时,内心难免不生出低沉的幽叹了。

    此刻,他既有“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的自许,但严酷而逼仄的“残柳”以及青山的愁苦让他无从逃避。

    好在姜夔是个极其理智的人,尽管内心翻江倒海,却无一般文人在残山剩水间的顾影自怜,也没有声嘶力竭的情感爆发和怒吼。

    他只是远远地站在一边,冷冷地下笔,浅淡地清唱,在动静、虚实、疾徐间营造出一种近似空无却又无不影射现实的清风流云、海浪空礁式的高妙意境,让看似矛盾对立的心灵诉求和外在形式的空濛演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陈廷焯尤其推崇此词的结处,点评说:“......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白雨斋词话》)

    这是一场人生的思索,这是一段灵魂的远行。词人追求超越,却总也超越不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多愿像那舒卷的白云,翩飞的燕雁,远离尘世,游心方外!

    他没有做到。除了家国情怀,甚至他还不乏儿女情长。然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幸看到了更为真实的姜夔,也因此能欣赏到他更多更美的作品。

    我们明天接着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热外冷的姜夔(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fv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