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磊陈读·027【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66/3】

小磊陈读·027【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66/3】

作者: 小磊陈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08:05 被阅读0次

【原文内容·节选】

投资情况进展

去年,我详细介绍了我们的几种投资。法律规定禁止施加残酷和逾常刑罚(译注:Crueland unusual punishment,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规定禁止施加残酷和逾常刑罚),我就不赘 述每个类别的特点了,各位可以从去年的信中找到相关内容。但是,我应该向大家报告一下 各类投资的进展情况,让大家更了解每类投资的优缺点。

近来只有零星的“套利类”投资机会。去年,我们只做了几笔套利,平均只投入了 600万美元。套利类的收益是 1,410,000 美元,平均资本回报率是 23.5%(计算中使用的是自有 资本。在大多数套利类投资中可以借钱,我们在套利投资中使用一部分借来的资金,可以提 升回报率)。在这 1,410,000 美元的收益里,一半以上来自一笔套利。在当前的情况下,大 量资金参与套利不可能持续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尽管如此,我们仍将继续关注偶尔出现的大 机会,从概率看赢面较大的情况下,我们或许也会继续参与较小的机会。

1965 年,“低估类(基于产业资本视角)”(Generals-Private Owner Basis)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随着道指上涨,此类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这样的机会一出现,往往就 是大机会。在去年的信中,我一开头就提到,我们在三笔低估类投资中是最大股东。1965 年,我们通过要约收购将其中 1964 年末规模最大的一笔卖出,为合伙基金实现了 3,188,000 美元的收益。1964 年末,此类投资的未实现增值是 451,000 美元。所以说,这笔交易对 1965 年贡献的收益只有 2,737,000 美元,但是全部税款都要在 1965 年缴纳。我给出这些数字, 是想告诉大家:在任何一年,我们实现的收益都要纳税,这个实现的收益是用于税收的,和 我们的实际收益没多大关系。

从刚才讲的这笔投资中,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低估类(基于产业资本视角)”的含义。一个价格,产业资本非常愿意按这个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控股权(我们认为产业资本很聪 明),但是散户就不愿按这个价格买入公司很小的一部分股权。多少年来,股市里一直都这 样。单纯因为股市里人们的行为,这个类别的投资就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偶尔会出现要约收 购等公司行为,这个类别能赚得更多。

“控制类”投资中新增了一个成员,是从“低估类(基于产业资本视角)”转过来的。我们从 1962 年 11 月就开始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买入的理由基本和上面讲到的那 只一样。伯克希尔这笔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最后买到了很多股票,我们自己取得了控 股权。大多数低估类投资,要么是上涨后在市场卖出,要么是卖给其他大买家。

1962 年,我们刚开始买伯克希尔时,买入的价格是每股 7.60 美元。纺织行业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之前的管理层后知后觉,被迫关闭了几家濒临淘汰的工厂,导致了巨大亏损, 所以股价如此之低。二战结束以来,伯克希尔深陷泥潭,一直在走下坡路。1948 年,这家 公司最辉煌的时候税前利润有 2950 万美元,拥有 11 家工厂、11,000 名工人。

1965 年春,我们取得控股权时,伯克希尔只剩下两家工厂,2,300 名工人。没想到伯克希尔虽然只剩下残存的业务,但留下来的管理人员很优秀,我们不用从公司外面找人来经营, 这真是太好了。我们最开始的买入成本才每股 7.60 美元(平均买入成本是每股 14.86 美元, 1965 年初我们加大了买入力度),1965 年 12 月 31 日,这家公司的净营运资本就有每股 19 美元(厂房和设备的价值不算)。

能拥有伯克希尔,我们感到很高兴。毫无疑问,伯克希尔的盈利能力如何,主要决定因素是纺织行业的行业状况。幸好我们有一流的经理人肯·切斯(Ken Chace)负责公司运营, 另外,负责伯克希尔销售团队的几位经理人也是行业精英。

伯克希尔处于生存压力巨大的行业,不可能像施乐(Xerox)、仙童摄影器材(FairchildCamera)或国家影视(National Video)那么赚钱,但是我们拥有伯克希尔非常放心。正如我 的西海岸哲学家朋友所说:“燕麦、奶油泡芙都要吃,这样的膳食才合理。”既然已经取得了控股权,在审计中,我们对伯克希尔这笔投资会按照企业价值评估,而不是有价证券。伯克希尔的股价涨 5 美元,和我们没多大关系,我们不会卖。同样,跌5美元,也和我们没多大关系。控股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本身的价值。在评估我们的控股权 益时,我不是按照神的启示来估值。(前面提到了三只牛股,或许买了这三只股票的人真得 到了神的启示。没有神的启示,现在的价格这么高,晚上怎么能睡得着?)对于伯克希尔, 我会根据我对资产、盈利能力、行业状况、竞争情况等因素的了解,进行保守的估值。我们 在年末会给出一个估值,但是我们不会按这个估值卖出,其他投资也一样,否则我们早就卖了。

最后一类投资是“低估类(相对低估)”(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随着其他类别的投资机会减少,此类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说实话,与其他三类相比,我觉得这类投资多少有些虚浮,我不喜欢虚浮的东西。我觉得这类投资没其他几类那么稳妥,也不像其他几类那样可以比较准确地预知未来会如何。虽 说如此,1965 年,“相对低估类”投资表现优异,这得益于我在去年信中提到的操作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高收益。无论是哪一年,这种方法都应该能降低风险, 但是在 1965 年,这个方法确实帮助我们提高了收益。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为此类投资出色 表现做出最大贡献的,只是两笔投资。因为要如实报告,我也要告诉大家,1965 年,在相对低估类中,我们有一笔投资失败了,这是合伙基金成立以来最糟糕的一次单笔投资。整体来说,在相对低估类中,我们 1965 年的运气还是不错的。我们在这类投资中找到的机会不多,但是找到的都是相当好的(除了上面提到失败的那个)。由于情况变化,我们 加快了对其中几个机会投资的步伐。进入 1966 年,我看到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刚才也说了, 有几个大机会可能是相当好的。主要看市场情况是否有利,我们能不能买到比较多的货。

总之,1965 年用上了的投资机会多,新找到的投资机会少。

【小磊陈读·心得】

1、巴菲特相对系统的分析了1965年各类投资的情况,并给出了每类投资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伯克希尔”更是情有独钟,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所有的伟大都是需要积累的,积小胜为大胜。从1956年10.51万美元,要控股伯克希尔,巴菲特的传奇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展开了,巴菲特自身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伯克希尔的辉煌战绩,他只是想在投资游戏中测试“复利”的威力。

2、从几类投资中看出巴菲特一直在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操作手法,并且在信中会坦诚自己的失败案例,这样的领导者和操盘手才是值得拥护和信任的,这也是支持巴菲特的投资人跨越时间和周期,几代人都投资巴菲特的重要原因,巴菲特的人品是护城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磊陈读·027【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66/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ka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