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人的本质,不同的哲学家作出了各自的定义和阐释,他们分别构建出异乎常人的一套价值体系,指导人类社会发展前行。当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开天辟地的喊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时,他的万丈光芒就足以光耀千秋。社会关系的总和居然是人的本质,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步入成年的我,越来越能理解这句话的微言大义和深刻价值所在。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之下诞生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区别于资本主义对于个人自由意志和私人财产的重视和保护,社会主义更加关注集体团结和社会历史宏观发展方向。当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当中,他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取向就有着天然的阶级和角色的特点,他不得不关注他身处的位置和与他发生密切关系的各种人和团体的感受,因此他时常会感到困窘和不自由,他无法自在的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他做不到无拘无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关注和在乎领导的意愿、同事的想法、伴侣的感受和孩子的期盼,他每时每刻都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做一道充满边界条件的复杂方程,而他难以得到自己认可的最优解。角色扮演和关系维护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然而人能够彻底放弃自己的社会关系,从而获得根本自由吗?显然不能的。社会关系既包含了自我能够提供给社会的服务和价值,也包含社会可以给予自我的物质和精神的供给和享受。完全断绝自己的社会关系,譬如去深山老林渺无人烟的地方生活,对于绝对多数人来讲是苦不堪言的。如今还有一个词称为“社死”——社会性死亡,指个体遭遇网络暴力后,陷入社交往来被阻断、社会声誉被倾轧的困境。没有人愿意与“社死”的人交往,他被整个社会所排斥和隔绝,这是非常痛苦和压抑的事情。
如何才能从社会关系的藩篱当中挣脱出来,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和幸福?
人不可以没有社会关系,也不能为了倾力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而迷失和淹没自我,这都不能带来自在的幸福生活。社会关系既包含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包含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当自我追求与他人观点矛盾冲突的时候如何自在取舍?当他人不认同自我时怎样保持内心安宁?当自我无法在社会关系中找到合适的职位和角色时能否泰然处之?这些问题都需要自我形成独立的价值体系来判断和解答。这一套运转灵活、选择有力的价值体系是智慧开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如何锻造和培养它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磨砺和练习。
下一次,我将谈谈我的方法和观点。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