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读书箴言:没有一本书是完备的
一
很多年来我一直有读书的习惯。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读书只是众多个人习惯之中的一种,如同下雨天听音乐、傍晚散步、晚上喝两杯……诸如此类的事情,习惯只是习惯而已,没有太多值得提倡的价值观在里面。
这里所说的读书,是指读闲书,也就是跟工作生活没有切实利害关系的书。读了不错,不读好像也没有太多损失的那类书。人们常常疑惑的“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指的就是这类书。
按照毛姆的说法,读这类闲书的习惯,应该首先视为一种娱乐活动。我的读书习惯是中学时代形成的。那时的娱乐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没有社交网络,也不需要用2倍速度来追剧。于是,夜晚在被窝里读书就成了一项难得的娱乐,渐渐也就成了习惯。
后来,忽然间感到某种想要认识世界的渴望。所以读书又从娱乐变为一种理解世界、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的途径。那时候总是泡在图书馆,看到什么书都读,有点饥不择食的劲头。后来这种劲头当然消退了,不过通过读书来打发时间、认识世界的习惯从此也确立起来。想来很多人的读书经历都是如此吧。
不过,这种读书习惯忽然之间中断了。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无论如何也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拿起一本书翻了几页,就不想看下去了。书店还是逛的,书也照买,只是买了又不怎么想看,真是让人头痛。
这种状况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直到我读了毛姆的关于读书的随笔,看到他的一段关于读书的经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没法子把书读下去,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外在原因,而是自己对读书这件事情感到失望。
二
对一件什么事情失望,原因大致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对这件事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盼。
毛姆——这位狡猾的、嘴角带着一丝冷笑的英国作家——提起他的一段读书经历,那是他如饥似渴阅读的岁月,一本书接一本书的读,为了搞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读了文学戏剧,科学著作,还有大量的哲学著作,但是他发现,他心中关于世界的疑惑并没有消除,他的问题也没有得到什么完满的解答,因此他也感到非常失望。
比如那些科学著作,怎么读,都发现那也只能勉强解释世界的规律,并不可能为我们生存的宇宙提供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而且,科学是日新月异的,总会有新的理论和发现来推翻前人的观念。
再比如说哲学。哲学研究世界的本源,研究人是什么,人到底该如何度过这一生。但是毛姆发现,哲学家们的话也很难作为人生行为的指导,因为哲学家对于世界和人的理解,受限于时代和自身,而一个哲学家判断人生的价值,往往只是基于自身的性格和立场。
三
举例来说,叔本华和尼采。
我们都知道,叔本华对人生抱持非常悲观厌世的态度,离群索居,认为人生就是不断的苦难,你若要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人生智慧,他会建议你“最好别出生”。
尼采年轻时曾一度追随叔本华,但是不久之后,他就发现叔本华那套“鸵鸟”人生观并不适合他。尼采从叔本华那里继承来不少对于世界和人生苦难的看法,但是他提倡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一种要超越自我和现实的路,他想要“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并且说过“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之类的话。
所以,我们到底该听信谁的话?这还只是两个年代相近、并且有渊源的两个人的观念,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就能够这样天差地别。
原来谁也没能给你提供一个完美确信的答案。
因此,即便是毛姆,也在读书过程中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这时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一本书是完备的”。
当我读到这句话,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那个长时间的堵在我心口的那块东西,那种使我不能好好读书的情绪,终于浮出水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我希望在书中得到的东西太多了。
一旦想通了“没有一本书是完备的”,我很快就能顺畅的开始阅读。这不是瞎说的。这其实是关于读书的心态,凡事心态不对,也很难顺利。
四
假如你对一本书要求过高,你就很容易开始挑各种毛病:这个词用的不好,这句话我不能同意,作者太啰嗦,有些观点过时了,看完这本书又有什么用……
正是这种想要在每一本书里寻求所有答案的意识,妨碍了我把一本书顺利读下去。正是这种目的性太强的阅读,损害了阅读的快乐。“大人们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凡事都要有目的。”
没有一本书是完备的,它不会给你所有的困惑带来确切的答案——也许读完它,什么都不会改变。一切都是原样。当我接受了这一点,我的读书心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开始忽略那些我不满意的东西,转而在一本书里寻找那些有点儿价值的、稍微闪光的东西,就已经足够了。我不再要求更多。
读书的作用也是有阈值的。少年人读什么都感觉新鲜,因此也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年龄稍长一些,书读过一些,能打动你的东西自然也越难得。这时有那么一本书,哪怕给你一点点触动和启发,也是很难得的。
这样的读书心态,我想用在很多事情方面也都是可行的。比如,看电影,如果一部喜剧电影能让我真的开心了那么一会,至于它是否有什么社会意义或者深刻的道理,也没有必要去计较。又比如,和人交朋友,也能少计较一些他们的怪癖,发现他们身上有趣的地方。
说到底,没有一本书是完备的,那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接受这个事实,是读书的心态,也是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生活下去的法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