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公众号“栩先生”分享的文章《如何保持精力充沛》,作者结合实例和理论,认为人们存在两大休息误区——
1)工作的时候要专注,能越长时间专注工作越好,等事情都做完了再去休息。
2)工作的时候动脑已经很辛苦了,休息就别动脑了,做点不费脑子的事情吧。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1、工作时要专注,但不是越长时间越好;
2、做点不费脑子的事当休息,其实也烧脑,是假休息。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交替工作,用小步快跑的冲刺策略,给大脑留出恢复精力的时间和机会。
动脑休息,激活大脑不同的区域,持续为大脑注入能量和活力。
黄金时间,为自己留出抵抗生活的慵常、提供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生活储备」。
设定边界,明确自己的工作节奏,用自己的节奏去主导自己的行动,而非依从他人。
我的理解是——
1、专注工作,其间要停下来适当休息,再继续工作。
2、休息不是躺着不动、刷剧,而是去做与工作不同类别的事,如做美食、看记录片、做家务。
3、工作之外的黄金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可以培养多一项技能,保持学习力。
4、给自己一个边界,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任务,对自己的琐碎时间合理安排。
作者结合理论,写得很细致。作者显然是男性,而且更多现在职场的角度思考——这样涉及面更广。
具体情况与安排,还需要读写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去思考、实践。
我当下的困惑就是——
工作上,除了每天固定的事,总会有时不时的“不知从哪而降的任务”加塞,无形中挤占了时间,很多时候得占用休息时间和工作外的时间。
这半年,下班后就不想看书、忙工作的事,只想躺着玩手机——之前我并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而这半年真的有太多的事,很多事本身并不能让我产生愉悦感,只是“任务”。这种压力让我潜意识里都在告诉自己“我很累,我要放松”当中。下班回来当然不想动了。
生活上,有了娃之后,真的多出很多事。不说娃的吃,就当陪娃玩、穿衣服、洗澡、收拾房间,都是成倍的活。
1、我尽量在娃玩的时候,洗衣服整理衣服,等娃拉着我陪她玩时,就陪她玩。
2、娃睡着或者不在边上时,做点工作和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
3、收拾房间,尽量等娃睡着后。娃醒着是白搭。
有些事,需要集中处理。否则会陷入“时间黑洞”和重复中。
之前去过一个朋友家玩。她老公开玩笑说:“你有得等了,她做个饭很慢的。”
她和婆婆在厨房忙着,又不让我插手帮忙,我就站在边上聊天。我貌似知道她为什么做事慢了。
洗菜板,切鸡肉,洗菜板,切蒜子、辣椒,洗菜板。擦灶台,洗青菜,擦水,辣椒装碗,辣椒入锅,洗辣椒碗……
我当时就想,这讲究也不用这么重复啊!统筹合理利用时间,也不是这样的。
像这种,除了必要——如菜板脏了——就没必要反复做同一件事。搞卫生可以在吃完饭后,一次性打扫。
当然,时间管理是一门学问。之前有博主说“我看了二十多本书,才写下的心得。”我还疑惑,怎么需要那么多?这不很简单吗?
一个习惯养成,需要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