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每天写1000字暖时光里的小幸运
从相爱到相“杀”我们倒底做错了什么?

从相爱到相“杀”我们倒底做错了什么?

作者: 佳佳的宝瓶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16:06 被阅读64次

    L君离婚了!

    这个消息尤如晴天里一个突如其来的炸雷,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L君两口子我都是认识的。俩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留在了读大学的城市里打拼。尤记得有一次,L君深情款款地告诉我,当年,刚刚毕业不久,已不好意思再向家里伸手要钱。租了房子之后,几近身无分文,在家里煮碗面条吃,连酱油都是买不起的,只能放点盐和和就吃了,更没有油和肉了。我以为,这样的苦日子,俩人都一起熬过,如今,孩子已读书还乖巧可爱,家里已拥有了几套房产、几辆车,还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呢?

    这个故事中,还有另一位主角。这位先生我虽不算熟,但有一次我曾经搭乘过他的车,在路途的闲聊中感觉得到他与妻子之间有着一种让人羡慕不已的信赖。当时也让我感动不已,夫妻之间这种相互之间的信赖正是筑就情感基石的基础呀。

    故事讲到这儿,您也许已明白,这两位走到了一起,并以迅捷的速度分别离了婚。

    我不想去评判什么、评判谁,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力。眼见都不能为实了,更何况外人并不知道其中真正发生了什么。

    但是,曾经如此相爱的人,最终以这样的结局出现在我的面前,真正让我唏嘘。

    我猜分别被离婚的两位一定委屈不已,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天规,受到了如此无情地惩罚。但是,如果一味地指责对方,而不自省,最终不幸福的还是自己。那怕,为了自己未来的幸福,也得深刻地自省,尽管这很艰难也很痛苦。

    父亲在世时,因为罹患癌症心情郁郁寡欢,常常唉声叹气,并不断地诉说着他的身体的不适。作为长年独自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母亲(我们只是周未才回去),一方面在生活上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父亲,另一方面却脾气更暴戾。这样的结果导致了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每每我回去,便轻叹着悄悄指向正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身影告诉我:唉,已很不耐烦了。最终父亲选择了主动放弃生命……这份撕心裂肺的痛,让我在父亲去世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无法释怀和原谅母亲。其实至今也无法真正做到释怀……

    每每听母亲深情地讲述起父亲时,心里阵阵痛楚……

    不过,也从母亲的讲述中,终于明白,父母之间并不是不相爱,但是相爱为什么最后变成了相“杀”?

    最近看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深思:在心灵课上,有一个很特别的环节,是每个人讲述两个故事,一个开心的故事,一个忧伤的故事。讲故事的形式是这样的。讲述者居中,听讲者环圈而坐。大家都闭上眼睛听。其实,这个听,应该是“听”!因为讲述者不是用嘴来讲,而是用心来讲。对,没有错,用心来讲!“讲”者讲完后,“听”者表述讲者哪一个故事是开心的故事,哪一个是忧伤的故事。你一定会说,天,这谁会知道呢?但是,事实证明,大多数人都能从身体中,感受到哪一个故事是开心的,哪一个故事是忧伤的。

    神奇吗?灵异吗?我看了这个章节后,仔细回想了许久。每次与先生生气,即便我没有任何表达,甚至是在装着没有生气,但是他也立马感觉到了我的不高兴并指出,原来我们的身体是可以接收到来自于另一个人身体的信息的。是的,这便是我们的第六感。其实,如果你肯静下心来,慢慢感受你身边人的心情,你完全是感受得到的。这群学习班中的人,还不是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们的相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那么,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相爱时,当然是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欢愉的心的,那么其实对方的不开心不耐烦,或者想要逃避、离开的心情也完全是感受得到的。甚至不需要言语的直接表达,不需要看你的眼睛,那股气场,因为真的太近,立马感知到了。

    这便是父亲当时接收到的让他惶惶然的戾气、彻底将父亲打败的戾气。

    那么母亲是不爱父亲了吗?盼着父亲走吗?通过武志红的书,我也同样明白,在父亲感受到来自母亲戾气的同时,母亲同样感受到了来自父亲身上的惶惶然,那样一种令母亲恐惧的惶惶然,她不知道怎么去消化自己的,更无法帮助父亲消化他的情绪。但是,这股惶然的气让母亲害怕并也终日里惶惶然,她很想要从这个让自己不舒服的气场中脱身,却不得法,于是终变成了戾气。那样一种恶性循环,终于将父母之间五十年的情谊冲淡几乎冲没。

    回到前面L君事件。

    我们已知道,婚姻的破裂,真的不会是一个人的问题。一碗只加了盐的面条都能让十几年后的L君温情地提到,一定是那段时光中的温馨深深印刻,并成了艰难岁月中俩人继续携手前进的动力。

    但是,相爱容易相守难!

    最近,我因为突患急疾入院一次。虽已出院几周,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急疾当天,先生紧急坐飞机赶回,衣不解带,日夜监护,让我感动不已。

    但是身体的复原真的是需要时间的。出院两周多来,一直感觉急疾处依然偶有不适或小痛。我也常常会讲述出来。先生昨天终于用一种稍不耐烦的口气道,唉哟,我看你呀,就是心理作用……我顿时内心一阵惶然凄楚:我们是最亲密的人啊,如果我对你都不敢说都不能说,那我除了选择独自去承受别无他法了……

    当然亲密的人不是医生,他不能处理我的病情,但是我此刻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能处理我病情的医生,而只是一个愿意与我共同承受我的心理压力的共情的人。我甚至不需要你出什么主意,而只是能静静地、让我感觉得到心理踏实、不会嫌弃我不会放弃我更不会厌烦我的人。

    我猜,父亲当时也是这样的心情。

    不是吗?在每一对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的都只是这样的一个人——当我害怕时,你可以握着我的手,给予我力量;当我恐惧时,你可以坚定不移地站在我的身边,给予我力量;当我需要你时,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我的身边,给予我力量!

    让我感知到你的爱!

    但是,又一个但是!

    谁又不是普通人呢?谁又消化得了谁的情绪呢?

    那么,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身体对你思维的反应。是身体从小我(大脑虚构的自我,内心戏中的主角)一直收到的是什么信息后你的反应。仔细回想一下自己不开心时内心的声音,无论一件事一句话,都是一个我们的身体接收到的一个信息,那么,这种信息所创造的情绪又是什么呢?当然是恐惧。“危险,处于威胁中……”

    所有的恐惧都来源于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小事,像与别人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都是由于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我们内心的小我是不敢承认错误的,因为错误就意味着死亡。

    当然,这并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埃克哈特 托利《当下的力量》中的观点。

    但是,你知道吗?痛苦其实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那其实是我们自己对事或言的解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得斯创建的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在小我面前,每个人都只是弱者。

    解药在哪里?虽然大多数普通人难过相爱相杀这一坎(虽然许多夫妻走到金婚钻石婚,但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没有相爱相杀),但这世上还是有少数婚姻可以用美满幸福来形容的。

    那么其中的关键在哪里?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有一本书叫《你怎样世界便怎样》。讲述的便是,当你期望这个世界怎样时,你便先要做到;当你期望你的爱人怎么做时,你需要的是自己先做到。

    埃克哈特在《当下的力量》里说道:坚定而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但是不攻击或防卫。并对这种模式保持觉知并观察它。不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因为自己的思维只是对这件事或这句话的解读,而非事实。

    当我们可以挣脱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再认同自己的思维模式,便是真正身心合一、心灵获得自由的一天,同时也是自己获取到力量的一天。

    只有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才能真正去影响到身边人,爱的力量才可能传递出去。

    主动觉察自己,改变自己,做那个亲密关系中传递正能量的那个人!这便是我目前正实施的模式。

    夫妻间偶尔的事件或言语,总会让我情绪波动一下。我学着立马调整自己,不被先生的情绪影响与投射。让自己尽力先想到先生让我感动的事,让我的身体在那样的时刻也能传递出的是欢愉的信息。事后,悄悄地回想刚才的言语,为什么让我自己不舒服了,如果……会不会……

    居然很快便化解掉矛盾。要知道,我们之前也是可以一冷战便是几天的人。

    如果良性循环是亲密关系中最好的润滑剂,何不让这润滑剂从自己心里流淌出来,并且,也比期望对方来得更容易。

    佳佳摄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留白nn:且行且珍惜,我想无论是什么关系,要从中体会到快乐,都是需要用心去经营与呵护的,被爱着的女子最幸福。祝福你~☺☺
        佳佳的宝瓶子:@留白nn 😊

      本文标题:从相爱到相“杀”我们倒底做错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rg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