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历史有意思想法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46】燕王哙的昏庸及燕相子之的和平篡位。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46】燕王哙的昏庸及燕相子之的和平篡位。

作者: KTBreal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07:03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导读

    燕王哙执政后期,燕国党羽之争愈发激烈。本节故事,来看一下燕王的昏庸及燕相子之的和平篡位。

    自译部分

    苏秦去世后,他的弟弟苏代、苏厉承接他的衣钵,各处游说诸侯,颇有盛名。

    燕相子之与苏代结为亲家,想篡夺燕国大权。

    有一次,苏代出使齐国归国,燕王哙问苏秦:“齐王咋样,能成霸业吗?”苏代摇摇头说不能。燕王好奇,问为什么?苏代说:“我看齐王,不信任臣子,不放心手下人。”于是燕王全身心信任子之。

    鹿毛寿跟燕王说:“人们都说尧帝贤明,是因为他未将王位嫡传,而是让位与贤人。现在如果您让子之掌权,就是与尧帝齐名的贤能啊!”于是燕王将权利全部托付于子之,子之权位大重。

    又有人跳出来跟燕王说:“禹帝当初非常看好益这个人,但是依然任用启(禹儿)的手下担任政府官员。当禹帝老时,认为启能力不足,不能担任君王,便传位于益。岂料启不服,与他的朋党攻击益,夺取了王位。天下都传禹表面上传位于益,实则是让儿子想办法自己将王位夺回。现在您让子之执掌国之大器,而满朝野的干部都是天子的人。这不是和禹帝一样,名义上让子之掌权而暗中还在丰满太子实力吗?”

    于是燕王将所有中级以上官员免职,把所有印绶交给子之,让其自选官员。子之于是位于朝堂,行王事(三任)。燕王哙老朽,不问政事,反而自降为臣僚一般。国事无论大小,都由子之决定。

    读书笔记

    1、燕王哙重名,老朽昏庸,导致了子之未经历兵灾的和平篡位。燕王哙老朽了,为什么要学尧的禅位?好似被灌了迷魂汤。

    一方面,可以认定燕太子在朋党之争时太不成器,或是燕太子经常忤逆老爸?在立后的问题上,太子的党羽竟没有插上话,权臣和太子的斗争,太子党直落下风。

    另一方面,我认为,燕地久居北方,燕王在目睹了中原的争斗,以及自身与齐国的瓜葛后,也想壮大燕国实力,认为儿子不成器,辅佐权臣子之上位是善举,是能得到天下的德名。也可能认为即使传位于儿子,最终也会导致如田氏代齐的局面,岂料忽视了两党斗争之事,终成闹剧。燕王哙也许是个善人,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掌控局面的能力太一般。

    再者,党派之争,是呈现于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作为中间人子之的上位,终究是逐步得到燕王信任才能走到这一步的。最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可能真的要有一个平衡的能力,哪派冒头敲打哪个,让他们互斗自耗,将核心权利牢牢捏在手里,不能让一派势力长成参天大树,最终形成对权威的挑战。

    2、再看看子让对燕王哙的温水煮青蛙,及篡位的步步逼近战略。第一步,和燕王的红人苏代搞好关系,结为亲家。第二步,亲家劝说燕王无限信任子之。第三步,在信任的基础上,放权于子之。第四步,权利的拿到的基础上,继续劝说,传王位。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不停地拿贤说事,蛊惑燕王。如果割裂开这种步骤,很容易让人产生戒心,但是这种一步步的下套,先信任,后放权,不让也得让了,君王已经被架空了。

    谗言是不可信,但是这种逐步下套的谗言呢?起初被善良外衣包裹起来的谗言,有可能真的是你认为的谏言吧?

    3、再说说苏秦氏家,以他弟弟的作风来看,让我们对苏秦的印象直打折扣。虽不知历史背后的真相,单从他弟这种做派来看,他们真就是一帮阴谋家,根本不顾国家兴亡,不顾天下大乱,而是不断满足自身利益,谁对我的利益能有最大化,就帮谁说话,真正是一帮没有廉耻的帮派。从后事推前事,虽说是不妥的,但以他们的智慧,难道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乱国的吗?

    4、我最后必须再说燕王的腐朽老顽固。战国乱世,非但没有敲醒他那愚蠢的脑壳,反而让他更加愚昧。史书是有好的地方可以借鉴,偏偏要借鉴禅让,时代一样还是人们的思想是一样?没有综合判断当下形势,没有考察干部,没有留后手给儿子一个交代。纯粹的图名图自己,抱有心中不切实际的理想。如果是这样,那就出家,哦,对不起,那时候没出家一说,那就去隐居山林,抛下世间一切,了却心中所想,让太子和子让公平竞争。这种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代不负责的人,我很不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战国秦汉【46】燕王哙的昏庸及燕相子之的和平篡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rq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