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湖南省
第一次遇上最“残酷”采访的红楼梦工匠唐国明

第一次遇上最“残酷”采访的红楼梦工匠唐国明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7:08 被阅读16次

第一次遇上最“残酷”采访的红楼梦工匠唐国明

《遇上最“残酷”的一次采访》

已经是深夜了,他们走了。我开始收拾起凌乱的房间,将一切像抄了家的空间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之后,我安静地坐在这个我已经住了8平方米的房子里,面对着《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这是我到2018年6月6日前唯一出版出来的一本书。还有一本供我自己赏读的,自己制作的《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这本书的完成,可以说算是完成了我人生一半的梦想。记得我在完成这本书之前不久,他们就开始预约,要给我做一个片子。他们在开拍前来访问我的那天,《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刚好制作成书,厚厚的一大本,他们一看,说决定要把这本书拍到片子里去。

待我把这本自制的书——期待有人或公司投资出版的消息公布在网上后,有读者主动找我愿出工本费购买我这本书的签名本。几天后,他们在我的这种兴奋里来找我拍片子了。在采拍开始的时候,他们要我来个自我介绍说:“我叫唐国明,我是一个作家,在岳麓山下这间8平方米的房子里,我已住了17年,在这17年里,我一直在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考古复原了《红楼梦》。”

一直习惯了自由发挥的我,一点也不习惯背词。我破天荒地耐着性子,像个听话的孩子,重复说了数遍,直到他们认为合格为止。接下来的采拍,我可以自由发挥,不要背词了,这让我轻松了很多,但仍然觉得有点压抑,因为我本人的思想敏捷如闪电,说话语速也快,又加之早年在山村受的启蒙教育,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老师教的,所以普通话在我努力很多次以后,总还是乡音不改,有很多词会让人听后,印象深刻,茶余饭后重复学舌以之为笑而喷饭。在采拍的过程里,我告诉他们——

我做《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这件事,自14岁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发现曹雪芹原笔之后,开始萌发将它复原出来的想法开始,直到2010年找到了以考古将它修复出来的方式之后,于是做出了一个《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两万多字的梗概,2011年发表在了《延安文学》杂志上。2013年我彻底完成后,开始以各种形式刊发连载在美国、秘鲁《国际日报》及其他各大海内外的媒体刊物杂志上,直到2016年在龙书剑冲其文学价值的投资下,出版了此书。使得这本自发表以来就倍受媒体多次报道与社会关注、而一直没有出版,使等得不耐烦的读者急得找我购买打印本的书终于面世。到2017年却被中国红学最高刊物《红楼梦学刊》列为2014年至2016年出版的红学书目。

考古复原《红楼梦》,是我的独创,也是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上的一个贡献;更是为天下《红楼梦》读者弥补了一个“红楼梦未完”的遗憾,还了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而且是写了100回的清白。《红楼梦》是中华文学的一个高峰,曹雪芹完成它之后,被人为的残缺流传于世。几百年来,续写它的作品已成洋洋大观,却超越不了被世人认为是狗尾续貂的程高本后40回。

几百年来,红学的最高目的与其最高境界就是找到散失的《红楼梦》的曹雪芹原笔。当一些学者陆续在民间发现脂批手抄本《石头记》之后,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拼凑汇校出了《红楼梦》前78回曹雪芹文笔,后从其他本补入缺的第64回与第67回,合成了80回。第64回确实是曹雪芹文笔,而第67回却不完全曹雪芹文笔,只有部分残笔。而对于《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迷失何处,而一直成迷。虽有专家学人与一些作家一直不赞同程高本后40回是高鹗续作,但程高本后40回却一直被当做高鹗续作普及给了大众。

当我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从2011年陆续问世至2018年,红学界的声音开始从否定程高本后40回到肯定了程伟元与高鹗整理添补了后40回的功绩,也清醒认识到了程伟元与高鹗为此书在当时政治意识形态下能够刊印流传,前改后添成了程高本的样子,把他们从“罪人”的位置拉上了“功臣”的宝座。于是迷恋程乙本《红楼梦》的一派说后40回是曹雪芹原作,还说比前80回写得好;而将程高本后40回归为“无名氏续”的一派,则说程高本后40回没有一个曹雪芹的文字,因此使标有“无名氏续”的《红楼梦》精装本一出,而在2018年初在媒体的作用下热闹争论了一阵。

而当我的书缓慢小范围地传到真正酷爱并十分熟识《红楼梦》的读者与红学家手里时,他们写诗文赞叹我——“曹公再世出邵阳”“先生原来是雪芹”“书中考古,如雪芹、玉卿再世……”之后,当有人问到我是怎么做到把曹雪芹文笔考古复原出来的,我告诉他们,首先我读透了《红楼梦》前80回,加之自己涉猎其他各种各类各科书籍的修养与多年刻苦的写作训练,使自己修炼到了与曹雪芹合一的《红楼梦》情境语界,骨子里具备了曹雪芹的文学血统,使我在程高本后40回发现的曹雪芹文笔的基础上以考古复原的方式查漏补缺地完成了这个曹雪芹文笔修复的工作。

这个工作的完成,读过文本的人说我是“曹雪芹再世”,没看过我考古复原文本的诽我者说我是“山寨了曹雪芹体”,说我即使做出的文笔跟曹雪芹不差丝毫,也不过是一个山寨货。还说我没过过曹雪芹式的贵族生活,我怎么能考古复原《红楼梦》,自以为是,“痴人说梦”。更有人说我不是一个“神话”,而是一个“笑话”。

伟大作家文学作品的语言个性与特质是任何人复制不了山寨不了的,否则他不是一个被人记住的作家。我是有根有据的在发现曹文的基础上做了个考古复原的工作而已,以“工匠精神”十七年如一日的完成了这件事。而关于曹雪芹是谁,还没有肯定的定论,况且贵族,不是你钱多就是贵族,贵族是能给时间留下代代相传精神血统的人。我不是“痴人说梦”,能考古复原《红楼梦》曹雪芹文笔的人,几百年来只有我一个,我的作品可以为我作证:我不是一个“笑话”,我是一个不可以复制的独一无二的“神话”。

我庆幸在这个大时代,完成了考古复原《红楼梦》这件事。在高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举“梦想”旗帜的时代,一个民族要想复兴自己,首先得复兴文化。而复兴文化,首先得整理自己的传统,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才能长出创新之树,结出具有原创性独创性推动人类文明前进有用的科技成果。

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大告成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文艺复兴的一个标志。从五四运动以来,为了救国,我们不断否认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而丢失了本民族文化的自信,直到中国经济的腾飞,为了找回民族文化的自信,提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红楼梦》无疑是中华文化可以耀眼世界的一个文学标志与里程碑。考古复原出了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我也算是为找回中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添了自己的砖加了自己的瓦。

在考古复原的过程中,虽然有过“倘若他年雪芹在,国明何须苦十年”的悲叹;有过被湖南作家协会机关单位的关怀,亲自来人邀我加入作协的荣幸;也因2017年参加了河北省宣传部与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因写我考古复原《红楼梦》过程的《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获得了征文一等奖喜悦;同时也收获了“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食风餐月,一十七载,已具鹅毛风范”的欣然。“长风情怀”就是至死不渝不忘心怀能流传千古地立功立言立德的抱负,“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白首不移心地坚持做一件于自己于国家于世界人类有利的事。如今,回头一看,我已经做到了,我能做到,离不开家庭父母的影响。我在前行的路上,一遇到困境,就会想到我父亲为了一本书,怕借书的人家早早索回,作为劳力的他,白天劳累至极,通宵一手举着蔑火,一手抄书的情形;也时想起他常跟我说,人这一辈子要做一些让人祖祖辈辈记住你的好事。而人要做好一些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已经40多的人了,还租居在这个8平方米的房间里,父母已白发苍苍了,还留守在那个人快搬完的山顶下。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留在父母身边,呆在山里,不但无半点作为,而且养不活自己,希望自己有点出息的父母也会愁烦。而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像考古复原《红楼梦》,不但挣不到什么钱,而且会被社会不理解,想成家,而成家的成本,又似乎离自己很遥远。但我梦想成家,娶妻生子,以了父母之忧,自己之痛。因此自己常问“天下谁识唐国明,天下谁嫁唐国明”。也空洞地把《给未来的妻子写一封信》发布天下,以求能嫁自己的红颜知己,甚至还写了《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为了肯定自己,甚至以题为《我就是沙漠里的一点绿》写诗道:

我是沙漠里的一棵树

风里长着火里长着

生也站着死也站着

生了一千年不死

死了一千年不倒

倒了一千年不腐

我就是这样一棵树

生长在沙漠

我就是沙漠里的一点绿

我就这样在沙漠里

站到日落

站到天荒地老

站成千古不朽

倒下了,也是一本

躺在大地的书

让每个在时间风尘走过的人

不断地读着

考古复原《红楼梦》有的人认为是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全部,其实它只是我创作最引人关注的一部分。我在2009年4月一个星期内写出了108首自创的“鹅毛诗”,被读者称为“鹅毛诗体”与“鹅毛体”。2015年被媒体报道后,曾有人想买断我108首鹅毛诗的终身版权,我公开开价3000万,引起了很大争论,从此鹅毛诗事件传遍了文学界。我由于2017年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了“人永远处在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中”的哲学论断,并以此预言了一个“4、2、1”的超级智能时代已来。闲时还用毛笔写有自己的被人收藏过的“鹅毛帖”,也尝试制作过电影,并以摇滚的方式传唱自己的鹅毛诗。

曾有人说,我所做的事与我诗文所表现出来的“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精神气质,与所散发出来文化气息,就是这个新时代的人文精神代表,如李白代表盛唐气象那样的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象。

尽管如何,虽然从3.5元一天到10元一天左右拮据生活让我欣然对世人说成是一种养生习惯,但我自豪的是,我靠自己的能力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做完了几百年来无人能完成的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这件事。其实梦想,就是你一直能坚持并且还能坚持下去,心甘情愿地做下去,那才是追求梦想。梦想,尤其是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是要靠个人的能力去实现的,如果去依靠别人的物质做寄生虫,自己都没站直,灵魂却会爬下去,那他也成不了作家,更成不了一个能永随时间被人记住念说的作家。

虽然世人有些不理解我的甚至在造谣中伤我的,狠不得用脏水染黑我,无中生有的想搞臭我,但我坦然面对,人来到世上就是被人讨论谩骂践踏、被人敬仰羡慕嫉妒恨的,我有东西摆在那,只要我作品过硬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迟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从哭天叫地地排挤我到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

——花了一上午,他们总算完成了他们对我的采拍,下午为了抢夺阳光又在户外拍了我念诗,摇滚鹅毛诗歌,我以为大功告成了,没想到,他们说还要补拍。他们来的那天,将回去根据我的话摘取了他们想要的,弄成了一个大台本,来拍时,要我重复那天的话,一句一句的说,弄得如背书,而自由本真惯了的我,在他们要的“本真的我”与我要表现一个“自然的我”来回拉锯中,从上午10点来拍,拍摄到晚上11点才完成。其间他们累得饿得想打人,我也累烦得想打我自己,甚至有点“恨”他们,但都是为了将我这个“真我”表现出来,传播给世人,所以一切累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也是大大小小接受过不下百场采访的人了,最是最“残酷”的第一次。究竟他们的片子做得怎么样,他们说他们只想及格就好,我但愿他们的片子播出后,其传播热度也能及格。

记于2018年6月8日

作者简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具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喊出“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的鹅毛诗人、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鹅毛诗摇滚歌手,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并从这个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以工匠的精神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请输入描述

2、“3x+1”: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所以“3x+1”猜想无论怎样成立。公式(万有规律公式)为:

(宇宙万物就这样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的模式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智能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不管怎样,人类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人类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

作家唐国明攻克3x+1猜想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

人类一旦进化到“神”的时代,也意味着人类像是把奇数偶数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推入了“4、2、1”时代,意味着人类走向了人类智慧的终端与海子在诗歌中描述的“人类的尽头”,也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的时代,人类会在以电脑为基础这个神似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的互联网上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输入机器,这样机器就已似人类从原始社会就渴望的无所不能的“神”,也似尼采哲学里表述的“超人”与老子、列子、庄子、阮籍著作中表述的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大人”。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世界将进入“神”的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也就是用数学描述的“3x+1”时代,或“4、2、1”时代。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次遇上最“残酷”采访的红楼梦工匠唐国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ba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