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不缺乏前进的动力,我们缺乏的不过是目标、动机和意义,然而这些需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获得。
起初我开始写关于写作的文章,只是为了梳理自己写作思路,顺便启发他人的思考。
但是,我看到很多人在写作路上彷徨迷茫,这里面也包括我,有坚持的、有放弃的,有的人在写作的大门里或是痛苦或是欢快,或是老僧禅定,有的人还在门外,久久不得入内,甚至从未想过自己还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后来发现,我们离我们想要的,是那么近,是那么远。因为我们似乎知道自己要什么,彷佛伸手可得,近在咫尺;又似乎不知道如何获取,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遥不可及。
因此,我就想到了认知心理学,对于写作而言,无论是写作本身,还是想要借助写作达到某个目的,其关键在于我们对这件事本身的认知,只要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意识到它的存在,我们便能锁定它,找到它。有人会说,意识到了,缺乏路径怎么办?那就继续提升认知,去感知我们和目标之间的路径,先意识到路径的存在,然后就可以踏上前往目标的旅程。
1. 为什么要升级写作认知?
如果我们不去升级自己的认知,我们就会面对自己的写作盲区而手足无措,无法锁定问题到底出在哪,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很多时候引起我们写作的困难并不是写作内容,而是自己的认知不够,意识不到自己不知道。因为,绝大部分写作内容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找到,只要动动手指就够,但是我们就是搜不到,甚至压根就不会去搜。
2. 到底什么是写作认知升级?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大概说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吧,虽然东西真实的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知里没有,那么这个东西就不存在(不存在于自己的内心)。这句话似乎是废话,心里没有东西,在心里就不存在?但这句话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心理学规律,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过是我们心理的投射。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张三,张三真实存在于这个地球,这个存在是物理学意义上存在,不会因为我觉得不存在而消失;我认识的张三,即我心里的张三,他是微胖的、善良的、胆小的、我们认识10年的一个人;而张三朋友认识的张三,他是身材匀称、严肃的、一本正经的、一起工作3年的同事。
由此可见,大家心里的那个张三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张三,不过是物理意义上存在的张三在我们心理上投射,而且这个投射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经历相关。我是一个相信人性本善的人,我就觉得张三的东西都是善良的;张三老板是一个相信人性本恶的人,他就觉得张三今早迟到是因为工作倦怠,需要给他惩罚。
如果这个张三是一个概念,叫“写作”呢?为什么其他人眼里的写作是呼风唤雨,而我们眼里的写作是荆棘丛生?问题就是出在认知不够!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吸收不同人的意见,不仅要知道每个人心中的张三是不同的、哪里不同,而且要知道这个不同的地方跟每个人的世界观和经历有什么关联。如此,接受并理解对“张三”的各方认知,从多个角度观察“张三”,我们对“张三”的认知就会多一分,就会更接近于真实存在的“张三”。
由此还顺便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它们完全可以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可以同时接受两个相反的观点,并且还能正常行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什么是认知升级?或者说写作认知升级?那就是从多个侧面去观察写作这件事,同时接受大家对写作的不同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看法,我们还要去分析,每个人的看法跟每个人的经历有何关联。那为何要分析经历呢?因为我们去吸收一个人对写作的看法,不可能将他这个人和我们自己合并,但是我们可以经历这个人的经历。比如,莎士比亚对写作有独到的看法,但是我们不是莎士比亚,就无法从他眼里看到他认为的写作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去分析莎士比亚的经历,然后对比他的作品,借此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3. 怎么做才能升级自己的写作认知?
怎么做?起初,我脑袋里一片空白。不过这个话题经过一夜的沉淀,我心中便有了答案。于是我早上起来,重新回答了上面两个问题,重点是第二个,理解了第二点,我们就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具体做法:
- 阅读一个名作家的作品,以及这个作家的生平,建立作品特点和作家生平的联系
- 阅读大量分析这个作家作品和作家的文章,跟其他分析者学习,到底怎么分析,看看别人眼里是怎么看这个作家和作品的
- 要真正明白保持自我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些人遇到相反的意见,总是说你有的意见,我有我的,但这真的合理吗
- 遇到恶意批评者,保持自我是自我保护,让自己的情绪不受对方影响
- 遇到善意批评者,保持自我没有意义,努力从对方观点再去看看问题,有收获则谢谢对方提醒,没收获也要诚实告知
- 遇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仅要考虑到观点的冲突,还要考虑到和对方的关系,既要保持谦虚接受的态度和冷静分析的头脑,还要保护好关系
- 如果不能维持好关系,你也必定做不好虚心接受,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处理不好关系,就会在情绪上排斥对方,就无法从对方眼里看问题,也就少了一个看待事物的视角,离真相也就越远
- 阅读关于写作的书籍,不同人教的写作方法,虽然本质相似,但是差异性还是很明显,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那些差异性中找到对写作本质的理解,多看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就多一个视角,离真相也就越近
当然,本篇只是探讨写作认知的升级,至于其他方面的认知,略有差异,大家各自琢磨吧。本文若是有疏漏,请大家留言指点,这样我和其他读者也能一起学习,这也是我分享自己思考的初衷。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