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的日子让我们丧失了部分美的追求与展现
原创 谢月贤 燕居申话 今天
古人所写出来的文字是一颗颗金子,是可以用于压箱底的宝贝。我所写出来的文字是一棵棵草,在你感到寒冷时或许可以拿它来燃烧取暖……
上个月(2月份)的某一天最高气温一下子达到二十多度,想想自己年内新买的两套羊毛裙子还没有穿过。假如天气继续这么热下去的话,这两套羊毛裙子新年里或许就根本派不上用场了,即便有拿出来穿也不会穿太多次。此外衣柜里还有几套很不错的衣服,新年开始之后都没有穿过。
不说大家也知道没有拿出来穿的缘故,疫情被说得这般严重,每天出门都尽快赶回,哪来心思穿戴得漂漂亮亮的?更何况还得戴个口罩、接受体温测试什么的。
这么一来一则没有心思打扮,二则打扮得再好看也没有人留意到,在生死关头保命才是大家第一心思所在。于是每次出门我基本上都是穿上运动服,再加上一双运动鞋子,当然口罩是一定得带上的,不然连市场都进不了。
前几天微信朋友群上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说,按照习惯出门前她捯饬了一番,当戴上口罩时才发现根本不必擦口红,于是在心底哑然失笑了好一会儿。
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说这段时间她用两套固定的衣服轮流穿着上班,每天下班后便立即全面洗涮、换掉衣服。
想想看,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有心思打扮?昨天几位女士碰到一处都在感叹说新年起来用不着怎样消费,因为少出门。
这段时间大家伙基本窝在家里,估计吃的方面倒还可以。至于穿衣打扮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走简单路线,口红什么化妆品一律少用、不用。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打扮,只是盼望着疫情能够早点过去,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常态舒展。
在一个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的时空里,美定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常态是一种最为幸福、圆满的状态,可关于这个幸福与圆满的认知却必须遭遇或经历过一番非常态“游历”之后才能晓得。
记得十多年前看过一个访谈节目,接受采访的是一个游过海峡的嘉宾。当主持人问他当他在横渡海峡感觉最艰难的时刻觉得这世上最为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嘉宾回答说就是吃完晚饭后跟家人一起围坐着看电视的时刻。这个回答很平常,却极其深刻、真实。而这种深刻与真实的体验必须经由做了横渡海峡这件事情之后才能觉察得到的,一直活于常态之中的人基本没有这样的感受。
就像如今大家都带着口罩出门才发现原先用不着戴口罩的方便与舒服。感恩这个词眼由于被说得过多,因而往往被理解为一个矫情的对外姿态。其实不是的,所有不经努力便能拥有的美好事物我们都得心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去承接才能真正拥有她们。
一如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与温暖的阳光,只有对这些眼看平常、实则谁也离不了的她们心怀感恩、珍惜我们才不会轻易去破坏、污染她们。若能如此,大自然就会继续赐予我们美好的生存环境。
很可惜的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完全忘记了对大自然的起码感恩与敬畏,导致了地球环境一天天地恶化。当大自然恶化到出门得戴口罩、眼睛不能自由观看、水不能喝等失却起码常态生活时,人们便只能举步维艰地苟活着,毫无美好可言。
谢月贤,爱阅读、喜思辨、尊重常态。诗意栖息于当下,用文笔驰骋到所能到达的远方。文字散见于《中国教育报》、《意林》、《中华读书报》、《37度女人》、《羊城晚报》、《广东教育》、《孩子》、《东方教育时报》等多家报纸、杂志。自创有家庭教育“育心”(wsyuxinjiaoyu)公号,欢迎关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