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一开篇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意思是说古时候的学者都有老师,而现在的人未必有。
为什么这么说,这要从何为师和师道两个方面来看。
何为师?韩愈在《师说》中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谓“道”,就是真理。传道,就是传播真理,就是传授、教育为人之道、解脱之道。德为先,为师者首先要对学生传授道德观念。受业就是传授学业、技能,是指能够使学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理论知识。解惑,就是破解、消除人生的痛苦与迷惑。
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而“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意思是只教会断句念书的)并非真正的师,充其量是匠人(教书匠)。
古圣先贤孔子对学生进行孝道的教育,仁、义、礼、智、信的传授即是传道,乐、御、射的教授为受业,解惑则更多,《论语》中就有很多的记载,比如对于孝的解释,对于君子的定义,对于贫富的处置,个人的志向,一步步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适“道”、立“道”,所以他是真正的老师,以至于近千年后的我们还以他为师。
而师道,《师说》有曰: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知识本来就比我早,我向他学习;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知识也比我早,我向他学习。我学习的是知识,哪里要知道他们生在我前面还是后面呢?因此不论贵贱、大小,知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孔子曾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我可以以他为鉴并加以改正。”也是说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只要好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别人学习。
韩愈又叹曰: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困难啊!)现在的士大夫这类人,一说到“老师”、“弟子”这样的话,就聚在一起讥笑人家,他们不齿以年龄相仿,懂得知识相近的人为师,又以地位低的人为师感到十分羞耻,以地位高的人为师怕人以为阿谀。因而耻学于师。这就远不如古之圣人,甚至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他们尚不耻相师。
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师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