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看待在伴侣/亲子/职场间那些让人痛苦纠结的相处?
怎样终结那些以爱之名的情感控制,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看看亲子/职场/生活中让人窒息的相处,
揭开情绪勒索的真实面目,
掌握摆脱情绪勒索的有效方法,
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找回自我,
重塑人生的精彩。
从我们每个人内心最朴素的“想当个好人,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的愿望开始,把情绪勒索放在这个复杂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用放大镜带大家窥探一下我们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而陷入情绪勒索中不可自拔……
01.何谓情绪勒索?
“勒索”本意是一种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获利的行为。而情绪只是一种感觉,它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勒索或被勒索呢?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俩平时关系这么好,你怎么连这样一点小忙都不愿帮啊?”;“你怎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还想着加工资?”;“我俩不是真心相爱,互相信任吗?为什么你的手机密码不能告诉我呢?”等等……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带有威胁、施压、指责等意味的“勒索”要求,就是典型的情绪勒索。它会让人陷入两难境地,形成痛苦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情绪勒索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产生的,它广泛存在于许多人际关系中。我们身边亲近的关系(父母/孩子/朋友/同事/领导等)都是情绪勒索存在的领域,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都可能成为情绪勒索者或被勒索者。那么,情绪勒索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
在互动关系中情绪勒索存在着六大特征: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旧事重演。这六个特征是情绪勒索的表面化、直接化的呈现。同时,情绪勒索运作中也包含了自我价值感、负罪感、安全感三大元素。情绪勒索行为常常发生在我们最亲密的关系之中,如亲人、伴侣、朋友。因为关系的亲密,你对身边亲近的人毫无防备,常常意识不到勒索在悄悄地发生,所以他们很容易使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忽略自己的感受,慢慢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自由和能力。
通常,情绪勒索者非常擅长贬低你或你的能力,引发你的罪恶感,以及剥夺你的安全感。这其中就包含着情绪勒索中重要的三个元素:自我价值感、罪恶感与安全感。
02.情绪勒索那些事
事例A——职场情绪勒索
薇婷是个工作没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工作性质需要她经常出差和加班,但她母亲常年患病,身边需要女儿的照顾,所以她想换一份相对稳定和出差加班不那么多的工作。很快,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她获得了一家公司的面试机会。在面试中,主管对她在应聘者中的突出成绩表示欣赏,对薇婷所提出的工作职位内容要求和福利,还有一些关于加班出差问题上的限制条件也满口答应。可开始工作没多久,薇婷发现事情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样,主管经常让她做与她工作岗位以外的工作。因为工作内容增多,薇婷不得不常常被要求加班。她向主管提起,主管却说:“你现在刚进公司,工作要主动积极一些。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事情没做多少,要求倒是不少!”薇婷并没有提更多的要求,也不是工作不积极,只是主管将在面试时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她感到很困惑,难道自己太计较了吗?她只有努力克服加班与照顾母亲的困难,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一天早上薇婷刚上班,就被主管叫去让她第二天出差,为期两周。听到出差的相关内容,薇婷觉得不是自己的工作范围,而且太过匆忙,没法安排家里的事,于是向主管提出自己可能没法去。主管没料到薇婷的拒绝,很生气地说:“以为你很优秀,才给你个机会进公司,没想到你就这样对待工作,这么不努力上进。如果你真的要这样,我不能确定你能否通过试用期?”薇婷被吓到了,只得赶紧答应出差,心里一肚子的委屈无从诉说。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听着很熟悉呢?我们在职场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和领导或上司的沟通完全不能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处在一个被动的角色,动弹不得。薇婷的这段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情绪勒索的过程。从主管对薇婷提出加班工作要求开始,就表现出情绪勒索的第一个特征:要求;然后是薇婷提出异议,呈现第二个特征:抵抗;而抵抗换来的只是主管的一顿教训,使薇婷产生了困惑,觉得自己的要求是不合适的,这便产生了第三个特征: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主管的言辞加重,“如果你真的要这样,我不能确定你能否通过试用期?”这是第四个特征:威胁。面对这样的压力和威胁,薇婷感到害怕,为了不失去工作,只能照主管说的去做,这样便呈现第五个特征:顺从。经过一段时期这样的互动之后,薇婷的顺从和退让使主管可以不断地再提要求,也可以不断地再施加压力和威胁,变成旧事重演,直接表现为情绪勒索中的第六个特征。
事例B——亲密关系情绪勒索
以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剧中娴妃和母亲的相处呈现出的,便是最亲密关系之一的——母女关系之间出现的情绪勒索。娴妃作为皇帝的嫔妃,娴淑端庄,恪守本分,处事为人小心谨慎,但母亲过分溺爱弟弟,导致弟弟一事无成,被人利用,违法被囚。母亲要求娴妃到皇帝面前说情救弟弟,娴妃深明大义,不愿去做,只帮忙筹措银两上下打点,为在狱中生病的弟弟医治。最终父亲因救儿子行贿又获罪入狱,弟弟病死狱中。悲剧发生后,娴妃的母亲斥责女儿:“你在这紫禁城,活得连狗都不如,你对得起谁呀?家破人亡,都是你的错,我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生了你这个无能的女儿……”
照理来说,在封建王朝年代,女儿能够成为皇帝的嫔妃,也算是光耀门楣的事。但母亲用“你在紫禁城活得连狗都不如”这样极端的话来评价女儿,是觉得不能按照她的要求在皇帝面前帮入狱的儿子求情,完全抹杀了女儿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能力,让女儿对自己愈来愈没有信心,甚至不敢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家破人亡,都是你的错”又将悲剧的发生全部归罪于女儿,
这是情绪勒索与一般勒索最大的不同,这就是引发你的罪恶感。“我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是生了你这个无能的女儿”,又变本加厉地刺痛了女儿的心。
女儿一入宫门深似海,自己的亲人全部都不在身边,家庭的温暖几乎是女儿唯一的慰藉。母亲却将生育女儿视为自己最后悔的事,将家庭和亲情给予女儿的安全感剥夺得一干二净,这使得娴妃万念俱灰,最后性情大变,走上了一条失去理智报复他人的不归之路。
这也许是电视剧中相对极端的例子,但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最大的伤害确实是来自最亲近的人。“你不和他分手,我就和你断绝母女关系”;“你不按我说的去做,我就死给你看”;“你要不听我的,我就让你身败名裂”……这样带有威胁和恐吓的言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正常的人际互动中,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要求,是相当常见的人际行为。但是,情绪勒索者的特点是,在“他人与自我的需求”起冲突时,他们会选择地“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而且,会自动“放大”自我需求的迫切性,并将因此产生的压力和焦虑,转嫁到别人身上,让别人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以此让自己的焦虑感降低,减轻自己的不安。
03.如何终止情绪勒索
我们处在一段情绪勒索的关系中时,能看清这段互动关系的样貌,弄清这个互动怎么开始、怎么持续,以及自己在其中所处的角色和情绪勒索者擅长的运作方式,这很重要,因为认清这些,再通过提升自我价值感,建立情绪界限来终止情绪勒索的控制才是正道。
情绪勒索者最擅长的是贬低你的能力以达到控制你的目的。这个“你的能力”,也就是你的自我价值感,容易被情绪勒索的人其实也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当我们处在情绪勒索的互动关系时,自我价值低落会让我们慢慢失去自我,任由他人控制。人们一般会认为是别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认可。其实“自我价值”,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接纳,以及对自我的尊重。
拥有自我价值感是让你自己相信:我不需要总是得做到什么,或证明什么,才代表自己是有价值的。虽然有很多事情我还做不到,甚至会失败,但这些事情只是我“没做好”,而不是“我不好”。“没做好”也许意味着失败,但不意味着我没有价值,我的价值就是我的存在。
拥有自我价值感是指你对自己的完全接纳,不论是否完美。那个可能失败和犯错的自己,其实是最真实而勇敢的;而那个“完美的自己”,是一个符合社会期待,戴着面具与盔甲,并且背负他人责任的“假我”。
“真我”和“假我”,你愿意选择哪一个呢?
相信每个人都愿意选择真实地面对自己,不愿戴着面具与盔甲吧?
在学会了尊重自己感受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感受。但是,我们只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不必为别人的感受负责。当我们面对他人的不良情绪时,我们总是习惯于承担他人的情绪责任,却没有意识到“他人的情绪是他自己的责任”。尊重对方的感受,实际上是把情绪责任还给对方。要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然后学会自我接纳,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做到尊重别人的感受,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那么,提升了“自我价值感”,相当于有了一个摆脱情绪勒索的重要武器,但这还并不足够,我们还应该建立“情绪界限”。
“情绪界限”是指我们的一个情绪范围,是一个能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护自己不被侵犯的范围。这个情绪范围表示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解释这一点:你在拥挤的大街上不小心踩了一个人一脚,他的反应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第一,听到你的道歉后,回答说没关系,大家相安无事。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反应;第二,并不满意你的道歉,也许会抱怨你几句“为什么走路不看着点啊?踩得人家这么疼,皮鞋也踩脏了……”;第三,他随身带着刀,被你踩着了,于是挥刀向你砍过来。警察抓了他,问他为什么砍人?他说我没有乱砍人啊,因为他踩了我的脚,很痛,所以我才砍他。
你看,你只是踩了别人一脚,别人的情绪反应就有这么多种,但是,难道他们的情绪反应,都是你应该负责的吗?你踩了别人的脚,也许会让人受伤,你会道歉甚至可能赔医疗费,送对方去医院,这都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如果对方要拿刀砍你,这是他自己的情绪,他自己的责任。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你不可能为每一个情绪反应负责。因为别人的情绪反应,不一定是由你的行为引起的,而有可能是他以前的某种没有处理完的情绪,在这次事件中的一个极端爆发。“我为我的行为负责,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这就是情绪界限的概念。
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情绪界限,就可以在情绪上与他人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不至于因为他人过分或过多的要求,而丧失自己的情绪范围,而陷入一种被情绪勒索的状态。有了情绪界限的保护,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受,可以尊重自己的需求。
情绪界限的建立,需要我们好好和自己对话,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在寻找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你可能会因为某些担心和害怕而丧失勇气。比如:“这件事我根本就办不到,只能拒绝她的求助。她生气了,可能以后都不会理我了,我该怎么办?”或是“他是我的领导,我没有完全照他的要求去做,他以后会不会给我小鞋穿啊?”以及“我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相亲,这是不是很不孝啊?”……
相信这些迟疑和恐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场景中都会发生,可能造成我们持续陷入情绪勒索中不能自拔。那么,请你深吸一口气,好好感受一下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给自己信心,让自己好好面对内心的恐惧。只要你真正面对了,会慢慢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而且,你是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的,你在与自己对话当中找到了勇气。
在我们思考自己的情绪界限时,要开始用自己的感受作为依据,设立自己能够接受的情绪界限。
如果别人有什么行为让我不舒服了,那就是触犯了我的界限,你不需要同任何人解释以及征得同意,你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决定了的范围,那就是“界限”。
他们如果想和你相处下去,就得遵从你的界限范围。如果我们想要满足别人的需求,那是我的自由和选择,我绝没有这样的义务。
04.建立情绪界限三个行之有效的步骤
首先,第一个步骤是停。即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在情绪勒索关系发生时,你可以先不拒绝,也不答应,可以什么都不做,避免情绪激动时做出不合适的举动,也避免激化勒索者的情绪。
然后,进入到第二个步骤——看。这是理清自己情绪的关键。要了解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这部分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仔细感受自己的“不舒服感”。
最后是第三步——应。就是拟定相应的策略,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可以先从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开始,慢慢地锻炼自己有能力安抚自己的焦虑,练习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逐步从情绪勒索的互动关系中走出来。
重视自己的感受,绝对不是自私。但如果你一味地要求别人也要符合你的想法要求,满足你的需求,甚至不惜侵犯对方的界限,贬低对方以达到你的目的,这才是自私。所以,摆脱情绪勒索,不是自私,不是想逃避亲密关系,而是为了让我们在与人相处的关系中没有痛苦,没有纠结,没有恐惧,从而能更好地感受关系中最重要的元素—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