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要一有点空闲,脑子里就不自觉地开始天马行空地想选题,然后寻思着能不能就着这个选题列出一个框架,有了框架又开始思考着如何去填充内容。
我的手机备忘录里随时会记录下自己灵感乍现时想出的选题,有的想出了选题,却想不出更多的框架,有的列出了框架,却迟迟填充不了内容。
思考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要不怎么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去做任何事情呢。
但是思考的越多,脑子就会越用越活,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也就越来越爱思考了。
最近在看一本书《认知觉醒》,书里描述关于大脑的训练时说到,大脑的神经元联结是可以通过训练变得越来越紧密的。
比如说从来没有骑过自行车的人看别人骑觉得很简单,可是真正轮到自己骑的时候却根本没办法骑得很熟练,就是因为关于这方面的大脑联结是非常薄弱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能真正学会骑自行车。
那么运用到练习写作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坚持写作就是坚持每天练习大脑的思考,大脑就能越用越活,写作能力也就能越来越强。
1、写作的过程并不顺利。
对于我来说,写作还不是那么驾轻就熟的一件事,但是比刚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感觉容易多了,这就是刻意练习的成果。
写作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容易,甚至有几分痛苦,可是为什么自己一直还在坚持呢?
因为我知道一切让人进步的事情都是反人性的,低级的快乐是即时满足,高级的快乐是懂得延迟满足,先苦后甜,写作对我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
《认知觉醒》里提到学习的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
刻意练习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始终让自己处于拉伸区,通过刻意练习不断地把自己的拉伸区变成舒适区,再不断地向自己的舒适区边缘拓展,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对于我的写作也是一样的,我一直要求自己不要写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内容,但是也不要写过于肤浅的内容,而是根据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写出有实质性突破的内容。
边写边让自己不断地成长,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所以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不断挑战自己的方式。
有了定期更新的要求,也就有了不断在拉伸区锻炼自己的机会,写作倒逼着我不断地成长。
2、多巴胺和内啡肽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多巴胺是什么?
多巴胺就是现在立刻马上要,是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但是对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有没有好处,那不是多巴胺愿意考虑的,多巴胺只考虑现在,现在快乐了再说。
而内啡肽是什么呢?
内啡肽会考虑到现在的付出对长远有没有益,懂得延迟满足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所以愿意忍受暂时的不适,愿意先付出再收获。
所以多巴胺是一种低级的快乐,内啡肽是一种高级的快乐。
为什么大多数人被低级的快乐所支配,宁愿承担不好的后果而不愿意先付出再收获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给过自己机会去尝试付出后的收获感,因此没有感受过内啡肽带给自己的强大的力量。
长期的路径依赖让人们只愿意相信即时满足带给自己的确定感,所以一直在低级的快乐里消耗着自己的能量。
而写作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内啡肽的力量,虽然写作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是写作带给我的感受和反馈让我体验到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付出后的收获带给人的满足感是远远比即时满足高出很多倍的,这也是为什么自律的人会越来越自律,越来越对自律上瘾,因为付出会得到更高级的快乐,但是你只有做到了才会真正懂得。
结尾: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写作的原因,突破舒适区是一种高级的快乐,每天绞尽脑汁地练习写作,就是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体验到高级的快乐。
思考是反人性的,自律是反人性的,输出是反人性的,但是当我们把反人性的事情做成了,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低级的快乐所无法给与的。
当你习惯了每天去挑战那些反人性的事,你就拥有了制造高级快乐的能力。
当你习惯了先付出后收获,你会对生活充满了掌控感,你就拥有了开创自己人生的能力。
网友评论